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六四章 歪经已成(中)

第二六四章 歪经已成(中)(3 / 4)

反倒是,这种更具象的、更容易理解的、更容易被普通人所方便想象的、实质上把包含生产关系的工业化社会浓缩成的“生产力”概念,具备很强的传播能力。

而这种传播能力,又和大顺的现状息息相关。筆趣庫

大顺的现状,又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

而刘钰的“国民财富总和”的解读方式、以及大顺在工业化之前的亩产基本已达牛耕铁器时代的峰值的现实,又使得这种“工业化”的“生产力”概念,更加清晰。

以华北地区为例。

两年三熟、精耕细作,相对于一年一熟、粗犷农业来说,是不是生产力的进步

你要说,不是,要拖拉机机械化大生产加化肥,才算是生产力进步,那也不是不对,但现在是不具备现实意义的。

假设,两年三熟,平均亩产150斤,种一定的面积,需要10个劳动力。

而一年一熟、粗犷农业,平均亩产100斤,种一定的面积,只需要3个劳动力。

但是,这对人少地多的北美,或者说工商业人口不足的北美、英国、甚至法国等,一年一熟是正确的。

这对根本不缺潜在的工资劳动者的大顺,两年三熟、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才是正确的、具备现实意义的农业革命在英国才叫农业革命,在大顺那叫亩产倒退。

问题在于,即便如此,在华北地区,即便在两年三熟需要更多劳动力的基础上,宏观上,依旧很多人是“宏观上的无效劳动”。

即便说,搓两年三熟到此时的精耕细作极致,依旧不需要这么多人。再减少个几百万农业人口,总粮食产量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就是刘钰鼓吹的“工商业容纳更多人口转化为有效劳动”的现状基础。

也即是那种描绘出的粗陋的工业化为生产力的未来的基本模样便于想象,人们可以理解为为农者户均30亩地,而户均之外的人都在工商业中劳作。

即便说,已经压缩到了户均30亩地、精耕细作、两年三熟。户均30亩地,并不多,因为还要考虑牲口的牧草地,没有牲口的精耕细作连基本粪肥都不够。

饶是从“五口之家、百亩之田”,压缩到了“五口之家,三十亩地一头牛”,缩水了三分之一,甚至还可能继续缩。

以山东为例,压缩成这样,实质上山东依旧还能拿出来将近1000万的人口,在保证农业粮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工商业山东马上就要到人均3亩地的铁器牛耕时代的崩溃红线了,而“五口之家、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另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农业人口人均6亩地。

所以可以简单地推断出在这个“解决无效劳动”的“工业化”的模型中,至少要构建一个“山东至少大几百万人

以工商业为生”的社会模型。

这,是一个大顺实学派的人,可以理解、并且笃信可以达到的模型。

当然,这个模型,在大顺实学派一些人的思考中,又是以前面说的“马尔萨斯经济学”为基石而推导出来的:所谓的“有效需求”概念下的对外贸易、一战胜利果实、本国的实利阶层、军官团士兵、生员、地主、贵族等。再加上激进派中的一部分把“有效需求”里加上均田小农等,理论上是可以支持一个“数百万人的工商业社会”的模型,且不崩溃的。

这不是说这个模型就是正确的。

而是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也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大顺这些实学派,现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什么样

在这种条件下,让他们去幻想一个真正工业化的模样甚至连抄都没处抄、眼见都没机会眼见。

这和那些只能理解超光速、虫洞、太空战舰时代却依旧是近现代内核的人,一样。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