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八零章 最终的闹剧(六)

第二八零章 最终的闹剧(六)(4 / 6)

既不是什么新技术的使用。

也不是什么自由贸易学说的传播。

而是废漕改海。

交通、物流的改变,才是大顺这二三

十年剧变的最直观、最显著的变化。

扬州,废了。

曾经繁华的号称小扬州、小景德镇的鲁西地区,混成了后世的“国家级贫困县”。

而鲁西地区一直瞧不上的、视作“东莱子”的胶东地区,则因为海运和胶州到济南的试验铁路,开始嘲笑鲁西北是“山东的青藏高原”。

再往前点追述,那就是“凿空西域”的价值,越来越低。

伴随着航海术的发展,凿空西域除了军事和政治价值,其经济价值,已经完全不可能与汉唐相比。

这就是刘钰当年和皇帝说的“彼之西域为西域、吾之西域为南洋”的内在逻辑。

运输成本。

任何理论,不考虑本国的物质基础,那么总会搞成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贸易理论也是一样。

正如老马讽刺那些跑到澳洲带去三千男女的人,说你把资本和人口平移到了澳洲,可你有本事把英国的生产关系、物质条件、耕地情况,平移到澳洲吗

一样的道理。

大顺本来就是搞“自由贸易”的,在内部是这样的。虽不完美,至少比起支离破碎、关税林立的欧洲,东亚的“自由贸易”的氛围也比欧洲强。

但是。

山川、河流、峡谷、高原,这些大自然的、天然的“关税”,以及庞大的帝国面积,使得大顺内部的“自由贸易”,是以一种遍地开花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然而,一个真正懂“自由贸易”的人,会明白一件事,会预感到新的危机。

那就是

当铁轨从平原延伸、当火轮船改变了“顺流而下”的逻辑、当航海术可以走黑水洋而不是大运河

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降临在大顺头上。

这个危机的前提,是老马说的农村地产的零星分散状态补充了城市中的自由竞争和正在兴起的大工业小农的副业,快速地发展起来。

结合一下大顺的现实状况,也即“和欧洲海运不同的”、“山川河流高原峡谷所组成的天然的关税的”现实。

大顺的手工业,呈现出一种大顺特色的形式多点开花、遍地都是、围绕各省大府县、依靠“天然关税”的存在,而形成的星罗棋布的格局。

在改革之前、在铁路火轮船出现之前。

松苏、鲁西北、江汉、程度、关中、河北、广东这些地方的手工业,都各有特色,并且至少实现了“本省的自给自足、和本省的市场填充”。

废漕改海,失去了朝廷投资每年维修的大运河,鲁西地区、扬州地区,率先衰败。

而伴随着铁路、火轮船等降低物流成本的新技术的即将出现。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