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十一)

终章 九三年(十一)(2 / 5)

生产力、生产能力,并不是一回事。

老马语境里的生产力,是不包含生产关系的。

钢铁说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

老马说最重要的文明的果实已经获得的生产力

故而可以说,殖民统治的结果,就是本地生产力的倒退英国在印度做的,就是摧毁印度的水利工程,饿死印度的上亿人口,摧毁印度的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老马曾批评过蒲鲁东,说蒲鲁东先生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他看范畴就像小资产者看历史伟人一样拿破仑是一个大人物;他行了许多善,但是也作了许多恶

蒲鲁东先生认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

所以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

这话,用在此时的大顺也是一样的。

或许,会有人想,是不是可以把这段血腥的原始积累时期,美化一下分出好坏,只要好的方面、不要坏的方面

走一条大顺的、与众不同的、不那么黑暗血腥的殖民之路

只怕,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实质上大顺已经不再是个传统帝国,而是个标准的近代帝国了。

如果还是个传统帝国,那么其实无所谓。

你雅利安人能统治印度、你蒙古人能统治印度,我大顺自然也可以。

不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照旧统治,收点税、修修水利、保持原本制度,那自然可以。

但现在大顺显然已经不再是个传统帝国。

的确,刘玉当初忽悠皇帝南下的时候,是用传统帝国的思路忽悠的。或者说,是披着传统帝国的外衣,做成了近代帝国主义要做的事他当时给老皇帝说的,是印度的人头税和亩税。

但显然,现在,在印度的统治,是在为大顺的资本服务。

包括税收,是在为摧毁印度的“文明成果”,即已有的生产力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比如对印度棉布征收的出口税、内部通行税、生产印花税、内部钞关等等;而对印度的棉纱和原棉,才尽可能采取低税政策,甚至通过商业资本的劫夺手段,强取豪夺。

二三十年的时间,对于大顺和印度而言,都悄然发生着一场剧变。

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小农种植区基本不太行。大顺的大部分地区,不管是先发地区、还是内地保护地区,实质上都在用印度原棉和印度棉纱。

同样的。

二三十年前,还是世界范围内棉纺织业“亚军”的印度,对外出口的棉布产业,已经彻底被大顺逼死了。

曾经的世界范围内的棉纺织业亚军,现在纺织二字,只剩下了纺,而没有织了。

残酷的转型已经经历了一次。

现在,显然要经历第二次大顺现在连印度的棉纱都不想要了,只想要印度的原棉。

这个过程,不能简单地用“先进的生产力打败了落后的生产力”这种笼统至极的解释。

相反,这种击败和强迫转型,假如一共十分的力量。

大顺的棉纺织厂的隆隆机器声,最多占两分。

剩下八分,是靠军舰、刺刀、大炮、士兵、税吏、朝廷的集权能力、社会力量的组织能力等等,得到的。

并且,整个过程,相当的残酷。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