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十一)

终章 九三年(十一)(3 / 5)

因为大顺这边着急,特别的着急。

在历史上的英国,18世纪中叶,英国的商业资本和萌芽的工业资本,在东方贸易上,是对立的。这种对立的标志性产物,就是棉布禁止令。

而在大顺这边,大顺的商业资本和萌芽的工业资本,在对印度的问题上,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利益一致的这是一场更多人参与的狂欢,工业资本要廉价棉纱、要市场;商业资本要劫夺的利润;甚至于大顺内部的一些手工业者,也受益于印度的棉纱。

于是,大顺这边在印度非常的急。

应该说,大顺在二三十年间,走完了历史上英国从1757年到1857年这百年间的路对英国来说,这百年间,意味着棉纺织业的水平,从不如印度、到追平印度、再到超越印度;而对大顺而言,并不存在一个不如印度的阶段、也不存在一个追平印度的阶段,是以大顺上来走的就是超越印度的阶段。

二三十年间。

孟加拉的达卡,曾经堪比伦敦和巴黎的、手工业为主的城市。人口从18万,锐减到3万。

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迦尸国都城,国大都城西临殑加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气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短短二三十年间,城中到处充斥着失业的手工业者。

这是手工业的背景。

而在农业上,大顺还犯了一个极大极大的错误

那就是,大顺在一些占领地区,尤其是内地地区,试图把大顺的土地制度复制到印度。

而大顺的土地制度,是存在巨大“缺陷”的产权明晰、可以买卖。

这个缺陷,当然会出问题。

那就是,大顺的资本、印度的高利贷放贷者,开始拼命兼并土地。

不是说这东西不好。

而是说,英国900万人口,能拉出来13万军队、五六万黑森雇佣兵、旁边还有个北美可以泄压、外加海上霸权带来的工商业,所以圈地没出事。

而印度的情况,不是这样。再者,大顺这边对土地私有制加可以买卖,那是已经形成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以及说,大顺在印度这边的巧取豪夺,征税等问题,使得小地产所有制,飞速地走向兼并。

这,是农业问题。

还有封建部族、士兵问题。

大顺不是英国,也不是法国。

大顺不要印度兵。

不需要印度人当兵,最多也就当点辅助兵,但也是募兵制。

这个事,自然可以说,是大顺这边的统治术“幼稚”了。

但这也是大顺这边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人口有的是,而且印度孤悬海外,让印度总督在印度自己征兵这不扯犊子吗再说了,当兵有月饷,大顺那么多失地人口呢,这些人在家里活不下去要造反,不如送印度去当兵。

不是说简单的大顺这边的统治者转不过来这个弯,好说也有两千年的边疆羁縻统治术。

而是说,现实情况在这摆着,放着世界三分之一、甚至可能快要五分之二的人口,去印度招兵这是脑子有病。

本身,历史上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英国要改兵制,一些印度土兵不乐意了老子自古就是靠当兵吃饭的,你让那些种姓的当兵,我们怎么办

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大顺在印度的统治,实质上,那真是作死。

印度原本不存在广泛的大顺意义上的失地农民的,因为土地制度不同。

原本就没有土地,怎么失地

大顺愣生生在一些地区,给造出来一些失地农民。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