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十一)

终章 九三年(十一)(4 / 5)

当初牛二等人在孟加拉考察,是提出过直接一步到位,批量制造一大堆中型地主的策略的。说反正要是走大顺的土地制度复刻,早晚也得兼并,那还脱裤子放屁干嘛

但是,一方面,这种制度更适合运输方便的地区,转型种植园。

而内陆一些地区,大顺以税收为主,而且情况错综复杂,是以选择了更接近大顺的土地制度,方便征税。

当然这个事儿吧,咋说呢

土地既能买卖,产权又明确,那么对商人、高利贷者、地方官员来说,买地囤地就是收益率最高的。

那些乱七八糟的土地制度,虽然麻烦,但是在不断的、千百年的斗争中,达成的稳定和妥协状态。

大顺的土地制度先不先进18世纪,你要说这玩意儿不先进,那只能说是觉得应该一步跳到理想社会的空想激进。

问题就是“太”先进了,这种先进,在法国是靠93年的风暴完成的,是需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双重的革命的。并且,如老马在雾月十八日里所言,这种东西,初始是有利的、但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推进资本的血肉磨盘中。

以至于印度在大顺的统治下,居然出现了之前几乎没出现过的场景失地小农起义,击杀放高利贷的、击杀地主。

在这种所有制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小农的那点地产,被高利贷、商人、官员,随便吸一吸,就得欠一屁股的债。那不就得拿地还钱难道还有别的玩意儿

历史上,英国尝试着在印度搞了搞类似的土地制度,结果就是没有一个阶层,像失地小农一样痛恨我们最开始他们把怒火释放在高利贷者的身上,但很快就是我们的统治

而大顺这边,则是愣生生把印度,拉到了一个大顺这边经验丰富的“放贷、兼并、起义”的套路上。

农民问题,是大问题。

手工业者,也是大问题。

那锡克教、印度教、尹斯兰等等的冲突,是小问题吗

种姓制度,是小问题吗

这些问题,不是说不能解决,大顺可以慢慢的来。

要做传统帝国,那就是夺了莫卧儿的皇冠,你蒙古人做得印度皇帝,我亦做得。一切不变,收点税就是了。

aidotzsyothrefot轮回乐园a

可既是不做传统帝国,加之大顺的生产力在这摆着,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纺织业不如印度”的阶段。

国内的工业资本嗷嗷待哺,急需印度的棉花、黄麻、稻米、染料,还有市场。

朝廷在国内大搞基建,急需印度的税收。

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急需“按照资本主义的需求,改造印度”。

急、急、急。

急的结果,就是失地小农、失业手工业者、传统封建兵、种姓士兵、宗教还有就是大顺这二三十年间培养起来的印度的资产阶级搞包买和手工工场搓棉纱的民族工业资产阶级,也跟着不满了。

而偏偏,这些不满,大顺这边都有各自对应的利益阶层。

印度失地小农的诉求,大顺没法解决。这是大顺的金融资本、土地投机商、放贷的、以及实学派的殖民地官员的利益。

难道让他们让利

手工业者的诉求,大顺没法解决。这是大顺的工业资本、航运业、金融资本、种植园主、煤铁联合体的利益。

这个更不能动。

宗教、这个属于是文化冲突,几乎无解,自不必提。

封建兵员、当地种姓兵员的诉求,这个大顺更没法解决。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