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第四八零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

第四八零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3 / 3)

“民间皆言:南洋米、东洋麦,堆如山、贱如粪,农人苦,商贾笑。今岁多收三五斗、贷债又涨六七钱,丰年只盼灾荒至,米价腾跃好还钱……”

“农者,国之本也。谷贱伤农,此天地至理。鲸侯纵少读圣贤书,难道竟不知此道理吗?”

“古人云: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如今松江府舍本逐末,多行雕琢刻镂之事,贩于东洋;锦绣纂组,货于西洋。”

“若此风日盛,则恐天下大饥、民众皆寒。”

“我等今日前来,非是为了我们自己,乃是为了松江府的数十万百姓、为了天下数万万百姓。”

“松江一地,人皆求利,此风若兴于全国,难道日后男子都去做工、女子都去纺绣?到头来,便是堆积了金山银山,又有何用?”

刘钰本想直接问一句,你家有多少地呢。

但想了一下,又觉得这么问确实无情。不管怎么说,松江府工商业的发展,极大地损害了小农阶层的利益,这一点确确实实。

这不是说工商业发展导致的小农阶层的利益受损,而是因为海外贸易兴起、大顺的航海术进步,以及配套的为了保证松江府工商业发展的粮食进口免税制度导致的。

对工商业来说,粮食价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就算是大顺人工成本低,想要维系手工业生产,也得保证那些做工的人饿不死,才能持续不断地劳动。

当然,还有因为税制改革之后,以白银的货币税代替了实物税,使得商人阶层经常在收获的时候压低米价。

正面说,这叫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面说,就是农民破产比之前更加容易了。

这不是后世的农民,太便宜了大不了不卖。

此时的小农,既要缴税、又要交租、还要还债,新米一下来,就得赶紧卖钱。

不过,究其本源,还是土地兼并和高额地租导致的。但是,这本源根本治不了,等于废话,也就不必去考虑。

眼看着对面说的如此有道理,刘钰饶是有些急智,这时候也没办法在正面反驳。

“此事,本官也已知晓。你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最有仁义之心、恻隐之意。实非那些只知利而不知义的商贾所能及也。”

“此事本官倒也有些办法。我说来听听,你们觉得如何?”

“这首先嘛,便是清查田亩土地,行永佃之法。田间地租,皆降,以每亩田收获之35%,为最高佃租上限。这是治标。”

“再行北派大儒之均田策,三十年为期。三十年后,土地皆为佃户所有。此为治本。”

“百姓受苦,那便只能苦一苦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士绅了。仁义大道,又岂是区区田租可比?”

“我看,正好在松江府试行。也可先问问百姓民意,到底是愿意忍受外来米压价、但地租降低、三十年归己?还是宁愿保持现在的租税不变,却只要进了外来米输入即可?”

“此二者选其一,民意不可违嘛。”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