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百人当中,起码有六十人是马邑南、北两门的守门卒,还有近一百人,是维持日常治安的衙役、备盗。
仅剩的四十人,也有一半以上属于类似‘助理’‘秘书’的性质。
真正能称之‘官吏’,且在马邑县衙日常办公,而不是被笼统称为‘无秩’的,只有不到十五人。
这其中,包括掌民事纠纷、法律纠纷的司曹令吏、主簿各一人,负责文件回复、往来的典曹令吏一人,主簿二人。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马邑城内市集的市吏一人,丞一人。
还有先前提到的南北两座城门各三十人的门卒,分别有一位比百石级别的门卒首官,以及一位统掌两门,级别百石的门尉。
百人的衙役、备盗,也有百石级别的主官一人,比百石级别的副官二人。
这样算下来,马邑县衙的行政班子,其组成简单到让人一目了然。
而根据军官所知,如今的马邑,能站出来说‘马邑某方面的事我说了算’的,只有县令杨正一人而已。
除了理论上的‘县令’之职外,杨正实际上还兼任着县尉、县丞两个副手的职务。
再加上马邑地处边境的特殊地理位置,放在后世,马邑的状况就可以理解为:县长杨正兼任书记、警察局长、武装部长、民兵队长。
这样的情况,在后世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在汉室,这种身兼数职的状况,却算是相当普遍。
尤其是在地广人稀,官员大都不愿意去,连百姓都稀少,土地都没人种的北方边境地区,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县令的杨正,能在边墙隐隐飘起火药味的的情况下,保持这种程度的警惕,已然是达到了优秀。
剩下的,就需要前来接管马邑城防的军官来操心了。
“杨公不必如此,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公所行不负陛下之恩,某诚敬之。”
略有些生涩的道出这么一句官场常见的彩虹屁,军官便停下脚步,环顾了一圈周围。
确定方圆三十步以内都没有人影,军官才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容,将上半身微微前倾,声线也尽量压到了只有两人能听到的程度。
“不瞒杨公,某此番率部前来,乃奉大将军棘蒲侯柴公之令,接管马邑城防,以备胡也!”
只此一言,杨正便彻底忘记先前的猜疑、警惕,只陷入前所未有的震惊之中?
“棘蒲侯柴公!”
作为一个秩六百石级别的县令,而且还是一个边地小县的县令,棘蒲侯柴武的大名,对杨正自然是如雷贯耳。
——要知道高皇帝底定天下,至今才过去二十几年而已!
要是从异姓诸侯尽皆授首、关东彻底安稳开始算,汉室天下进入平稳发育期,不过是十五六年前的事。
就好似后世六十年代,几位开国元勋的大名依旧妇孺皆知一样,在如今的汉室,柴武这般功勋卓著,且依旧为汉室发光发热的开国元勋,自然是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即便撇开这些不说,杨正也不可能不知道柴武是谁。
——要知道柴武在一年多以前,还是汉室北方机动力量:飞狐军的主将!
边墙无论是哪个方向出了问题,都是飞狐军充当消防队员的职责,冲到战争前线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