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少年将军后,梁祯又与刘备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军阵,开始着手准备攻城的事宜。但就在此时,城门却忽地开了,三五个黑影从门洞中走了出来,边走还边喊:“我等愿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守城的黄巾军要投降?大伙一听,先是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接着无不面露喜色:投降好啊,他们投降,就不用冒着箭矢滚木去攻城了。
公孙瓒很是谨慎,将那几人接到帐中,细细盘问了一翻,然后又先后三次派了使者进城观察,都确定黄巾军汉是真降后,他还是不肯相信,一直在城外待到天亮了,方才挥军进城。
“王贼太过狡猾,我不防着不行。”对于军士们心底中的嘲笑,公孙瓒红着脸替自己辩护。因为,兵卒们可能没有感觉,可他这个当主将的,在昨天傍晚的战斗中可是委实捏了三把汗,因为昨天傍晚,王大志真的连续三次,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反败为胜。
王大志第一次获胜的可能是:当王大志率军逼近到官军的步兵阵前时,如果不是梁祯所部还有五十甲骑具装尚未出动,王大志说不定真可以一举突破官军的步兵军阵,即使不行,也可以指挥黄巾军的步兵与骑士汇合,合歼官军的三千骑士。
第二次是:当王大志率领三百亲随杀入官军大阵时,若不是赵云单枪匹马杀出,顶住王大志,说不定王大志真能将官军的中军大阵杀过对眼穿出来。
第三次是:王大志死后,如果三千老西营劲卒中,有一人能够拥有约等于王大志的威望,指挥三千老西营劲卒继续作战,那凭借老西营劲卒因对王大志的感情而生出的愤怒,说不定真能让三千黄巾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将官军打个落花流水。
“兄弟们,你们这一次,可在整个幽州军面前长脸了啊。”梁祯哈哈大笑,一把扭着一个骑士。
公孙瓒将破敌的头功安在梁祯麾下的骑士以及赵云身上,前者是因为冲垮了黄巾军的两翼,后者是因为斩杀了黄巾军的大将王大志。
对于这个记功方式,梁祯当即表示没有异议,毕竟他是甲骑具装的总指挥,他们的头功便是自己的头功,至于跟赵云合力斩杀王大志的功劳,全让给赵云也无妨,一则可以卖赵云一个人情,二来,昨天傍晚的战斗之中,公孙瓒的部下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头功起码要占一半,而且公孙瓒现在是整个幽州军中,权势最大之人,自己没必要为了那个注定要跟别人分享的头功,而得罪一批还要跟自己长时间并肩作战的袍泽。
但赵云却是不干了,一口咬定,王大志是他跟梁祯合力杀的,这功劳梁祯也要有一份。
将到手的军功,而且还是头功拱手相让?这可是军营中从未有过的新鲜事,于是此事立刻一传十,十传百,不费多少功夫就传遍了整个幽州军,一时间,营头帐尾,议论纷纷。
如此一来,梁祯是更加不肯接受了:开什么玩笑?我要在这时候接受了,那到了大家伙心中,还不是白的都洗成黑了的?而且,我的部下只占整个幽州军的五分之一,却占有头功的四分之三?这不是将我们摆在火上烤吗?
公孙瓒对功劳分配的看法,跟梁祯差不了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少,但他作为主将,不能自己出面跟赵云商量此事,于是便让自己的长史前去劝说。可这赵云,却偏偏是个死脑筋,长史舌头说断了三条,都还是没能让他接受这一半的头功。
最后公孙瓒一气之下,将头功改成了“于诸军惊慌之中,力挽狂澜,杀停贼首王大志”。赵云这才堪堪接下。
“没想到这长龙兄弟,竟是如此刚直不阿。如今这事,他估计得罪了伯珪兄帐下不少人了,我有意拉拢他,不知盈儿之意如何?”梁祯在黑齿影寒面前将赵云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然后才说出自己的想法。
赵云确实跟公孙瓒帐下的不少人结下了梁子,但这问题却不是出在赵云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公孙瓒身上,因为他对头功的形容是:于诸军惊慌之中,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