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南里,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氛扑面而来,大街上到处是文士和武人。此时已是仁寿四年十一月,从各地赶来参加贵族科举的士子、武举的武士,以及跟他们前来长见识的亲朋好友、随从侍卫,足有几万人;如果远方的士子、武士尽皆到来,人数定然翻上一两倍。
这些前来京城参加科举士子,九成以上是德高望重者相互推荐的世家子弟;而来参加武举的民间武士大多数是家道殷实的地方豪强,他们对鼎鼎有名的平康坊向往已久,现在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城,若是不来平康坊喝花酒,回家以后如何有吹嘘资本?若是不进平康坊青楼玩一玩,与出差到了东馆,晚上却不出去观夜景有什么分别?
一行人漫无目的的逛到中午,便来到南里西门口一家规模极大的酒肆。
酒肆名叫‘不醉不归”,地基约有五亩左右,而地上的建筑是由三座四层高的酒楼组成。
每座楼划分得井然有序,能够满足不同阶层的食客之需求,其中一楼是专供贩夫走卒、行脚商人、达官贵人随从就食的大堂,左右两边也有一些小雅间,那是给地位不高,却非常有钱、也需要私密场合的大商所用。二楼的布局与一楼类似,不过食客却是地位更高的人群。三楼也有大堂,但却已经以雅间为主了,而四楼全部是雅间,
‘不醉不归”的后台,其实便是卫王府,这是独孤敏考虑到儿子已经出仕了,必须了解一些人所不知的情报,于是她便从一名粟特大商手中买下了这座酒肆,作为了解各方势力、各地动态的情报点。
这座酒肆不但地段好,又有出自皇宫的御厨掌勺烹饪出五花八门、色香味俱全的菜式,另外还有烈酒烧刀子、西域葡萄酒助攻,所以这座酒楼每天的生意异常火爆。而萧颖知道的朝堂动态,便是源自于此。
杨集也是首次前来‘不醉不归”,当他们来到门口,便发现生意好得难以想象,一楼几乎已经坐满了。
虽然杨集没有乔装,但是等在门口的伙计属于底层人士,明显不认识杨集,他们见有客光临,便热情的迎上前来,一人见他们的装束和气度,便向走在前面的杨集行礼道:“尊敬的贵客,请问您到四楼用餐,还是三楼?”
“二楼吧!二楼大堂还有没有空位?”杨集摇头拒绝,他本来是来倾听奇谈逸事的,若是到了雅间,那还不如直接回家。
伙计点头道:“还有几个好位子,请贵客随我来。”
“那行!”杨集等人把马缰绳交给了待命的马夫,便向二楼走去,此时正值饭点,二楼大堂几十张桌案大半坐满了食客,都在窃窃私语,谈论昨天发生的时政要闻。
杨集坐在靠窗的位子,向伙伴点了五样菜式,并让他先上一壶葡萄酒,一边听着四周的议论,一边自斟自饮。
“听说经吏部尚书牛弘提名,圣人授予了郎裴矩黄门侍郎之职。”
“不是刚从吏部侍郎升为民部尚书不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