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呢?应该是和人事任命有关吧。听说那千多名县官,就是裴矩当民部尚书的时候,考虑到各地百姓需要官员带头恢复民生,圣人这才大举任命的,听说那些新官也是他和牛弘提名的。”
杨集听得微微一愣,他还以为官员的大举任命是杨广、杨昭炮制出来的大手笔呢,想不到却是裴矩的提议。这个裴矩实在太有眼光了,竟然在关键时刻抓住了这个机会。
杨广虽然想重用寒庶、打压世家门阀,可是世家门阀的势力无孔不入,除了他们本族子侄后裔以外,还有通过联姻、栽培、扶持等各种手段拉拢来的官员人,这些人遍布朝野,做皇帝的总不能舍弃天下所有大姓统统不用吧?
所以杨广登基之后,为了江山稳固,并没有动那些威胁大的世家门阀官员,甚至还提拔曾经反对他的高颎为太常寺卿、宇文弼为刑部尚书……同时又启用了崔仲方等人。拥立他的人,也没有得到一步登天的晋升。而他触动的人,恰恰是碌碌无为的官员。最终营造出了一种正常升迁的气氛。
如今他的江山已经稳定,又发生了杨谅造反这样的事情,杨广确实想趁此机会对地方官做一番清理,把那些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庸官裁撤一番。而并州治下五十二州的官员,多数是出自赢了山东士族的关陇贵族。所以杨广对这些地方的清理,不仅符合他打压威胁最大的关陇贵族之意,同时也符合山东和南方士族的利益。
山东和南方士族在三国大战中,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输家,战后被关陇贵族从方方面面打压,使他们不仅失去了朝堂上的话语权,连传统的势力范围,也被一步步的压缩。而这一次大规模的人事任命,给了他们自下而上、曲线迂回的机会。
只要自家子弟和门生在这起事件中入仕做官,他们就能凭着他们无处不在的人脉关系、数目庞大的钱财,使那些当县官的子弟迅速升迁,继而一步步向中枢靠拢。
至于利益严重受损的关陇贵族,他们心中即便是恨得咬牙切齿,那也是恨通过这项建议的杨广,而不是倡议的裴矩。
也就是说,裴矩才是这起人事任命的最大获利者,他这一招既能让皇帝满意,也能让山东和南方士族承情。
短期内从民部尚书升为黄门侍郎,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正思索间,楼梯口腾腾腾跑上一名华服中年人,他在众多食客中找到了自己的好友,顿时为之一喜,远远就嚷道:“莫兄,你可让小弟找得好辛苦啊!”
“刘兄来得正好,过来喝一杯。”一人从桌子边站了起来,爽朗的邀请道。
“我哪有心情喝酒啊!”‘刘兄’走了过去,焦急的大声说道:“莫兄,你知道知圣人要迁都了!”
这句话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食物们纷纷骇然的向他望去,更有人大声问道:“圣人的迁都之议不是被关陇贵族驳斥了么,怎么又迁都了?”
连杨集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他虽然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能够这么快通过,心中着实是有点惊讶。难道杨广昨天任命大量县官之事,使一部分关陇贵族坐不住而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