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李子权没有丝毫给杨集面子,恶狠狠的瞪着他,说道:“卫王你先是花大量的钱去大斗拔谷开路,接着你又打了突厥,于是朝廷又给你一大笔钱抚恤阵亡将士、奖励有功将士。之后,你一直在打仗、一直在打仗,朝廷一直给你武器装备和钱粮。与此同时,你又开贯穿雍凉的直道,这也要钱。甚至你连农具你都要我们帮你买,你说,你过不过分?”
“过分是很过分。”杨集认错完毕,认真道:“但是你还得帮我买。”
李子权差点气死,他缓了缓,向杨广说道:“第二个花钱大户是滕王。河南发水灾时,朝廷拨了一大笔钱粮给杨纳言(杨达)去赈济灾民,接着又拨钱给滕王恢复民生、建设地方、修黄河大堤,然后又花钱给卫王安置灾民、建设地方,可是这些钱到了凉州以后,都没有回来了。”
杨集听到这里,大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虽然朝廷给他的钱都用到实处了,而百姓有了钱以后,也纷纷拿出来使用,固然是盘活了凉州的经济,但是大隋没有商税,所以那些铜钱只是在凉州境内流通,回流不到朝廷手中了。
但是对于朝廷而言,大隋王朝产铜量本来就不高,这些代表财富的钱一旦收不回来了,朝廷可以用来流通的货币自然就少了。
这么一一算下来,杨集也终于明白苏威所说的“没钱”,指的并非是真正的财富,而是代表财富的铜钱。
李子权接着说道:“杨谅造反虽然被平定了,可是朝廷还要是花钱奖励和抚恤,正要建设的长堑、新都,批下去的无疑也是两个天文数字。现在哪有钱雇工开运河啊?”
其余的几人也纷纷议论起来,商量着这运河到底该不该开。毕竟,朝廷手中没有钱啊。
杨广并没有因为李子权所说的话不满,只是在那里默不作声,很显然,这些他也是考虑到了的事情。他想了一会儿,问道:“能不能用粮食、布帛、绢等物代替钱?”
“恐怕不行。”李子权说道:“粮食、布帛、绢本身就是百姓换钱的物品,他们不差这些,差的就是钱。”
“钱都哪去了?”杨广也感到头疼了,他一生下来就不用为钱发愁,亲自花钱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这刹那间,真想不到钱都跑哪里去了。
李子权说道:“百姓有粮、有布、有菜,顶多就买些油盐肉,他们有了钱以后,都舍不得花,于是便存在家里了。”
苏威摇了摇头:“百姓收藏的钱只是一部分,其中大部分都在达官贵人、世家门阀府库之中。这是因为嫌钱的行业都在达官贵人、世家门阀的手中。假设他们每天赚到一贯,花出去只有一钱,那么剩下九百九十九枚铜钱自然都收藏了,如此一来,各家府库中的钱越来越多、市面上的钱越来越少。”
杨昭看了杨集一眼,说道:“王叔,你不是说什么分段承包是修运河的两全其美之策么?你这种办法,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呢?”
“分段承包”?
众人听着这个前所未有的新‘词’,都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我认为可以。”杨集点了点头,他迎着众人询问的目光,也没有卖关子,解释道:“顾名思义,分段承包就是朝廷先把运河总成本确定下来,而后把具体的建设环节分段外包下去,这些人按照朝廷的要求,承担开凿河床、加固河堤、建设码头和港口的任务,并且从中赚取差价。”
“虽然朝廷没有钱,可是正如苏公方才所言,达官贵人、世家门阀、知名大商有的是钱。我相信这些人对于运河的巨大差价,都会大为心动。既然心动,那就先出钱来开某段运河,等到朝廷派出的工匠验收成功,觉得工程质量过关。再给他们等价值的黄金白银,这样一来,铜钱不就流出来了吗?”
在座的都是一时之人杰,瞬间便明白了“分段承包”的含义了,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浅显,就好比某个人建宅子一样,一般都是定下图纸,再交给某个工匠全权施工,并给他一部分钱,等验收过后,再支付尾款。区别的是把宅子换成了大运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