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国内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成都记序》说:“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全国所有城市,论繁华程度,扬州排第一,成都排第二,这也是隋炀帝死都不愿意离开的原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扬州成为天堂,已经繁荣了五百年的时候,苏杭还籍籍无名。苏杭时代,那是从大宋时期才开启的。
从古到今,那些占据扬州的藩王,在满足了财富**之后,就想着当皇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造反都是从扬州兴起的原因。
如西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发起的七国之乱;武则天时期的李敬业造反,当时替他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大名鼎鼎的骆宾王;大宋开国之初,李重进胆敢造反,也是因为扬州经过了杨吴的治理,有了足够的资本。
盛世繁华,终归毁于乱世,战争一起,扬州总是首当其冲,这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人会问,扬州有年代的老房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半块的碎砖头,其实,这都是拜战乱所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南宋姜夔的这首《扬州慢》,就是乱世时扬州城的真实写照,“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杨行密看到的扬州,已经没有多少烟火可言,这是一个遭受兵火洗礼的“天堂”,他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房屋毁坏,人口稀疏,城中仓库空虚,满目疮痍,饥民互相残杀充饥,丈夫将妻子、父亲将儿子争相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如同猪、羊一样被屠夫宰杀,惨不忍睹。
平定了扬州叛乱,杨行密当众苛责吕用之的罪行,将其与张守一斩杀于三桥,满门族灭。扬州水多桥多,独有一地叫三桥,位于城南荷花池西侧。
光启四年(888)正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吞并了他们的兵马,接着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听从袁袭的建议,觉得还是庐州好,城池完好,粮草充实,可做以后图谋的基地。果断放弃扬州,领军退回庐州。
此后,杨行密不断收编江淮武装势力,手下人才济济,如淮南第一名将李神福,五代十国第一神射手安仁义。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消灭了淮南最大的一方军阀孙儒后,杨行密又重新回到扬州,朝廷封其为淮南节度使。
唐天复二年(902)三月,唐昭宗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
杨行密正式开启了十国的第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南吴。就像大唐是李渊建立的,人称李唐王朝,大宋是赵匡胤建立的,又称赵宋,杨行密建立的这个吴国,人称“杨吴”,杨行密也被称为“十国第一人”。
◆励精图治
苦大出身的杨行密,立国淮南后,深知乱世之中,老百姓生存不易,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救民于水火。
《资治通鉴》载:杨行密“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可见,虽割据一方,杨行密却能善抚士兵,聚拢人心,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劝农兴业、减轻徭役,令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后来大宋之富庶、东京之繁华,无不得益于此。
唐昭宗李晔天祐二年(905),杨吴大将刘存攻下了湖北战略重镇鄂州。鄂州北近中原,南襟湘赣,鄂州的战略位置对于南吴,犹如荆州对于孙权,相当重要。占领鄂州,杨吴已经成为南方最强大的独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