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执著人生 > 第二章 转学

第二章 转学(1 / 4)

第二章转学

父亲托人把我的学籍,转到吉文林业局第一中学初二三班。林业一中是当地一座比较好的学校。在刚转学进班级的那几天,看到的班级却是桌椅破烂不堪,玻璃窗上缺好几块玻璃,冷风嗖嗖地吹着课本往地下掉。老师在前边讲课,淘气的学生在下边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课堂内气氛乱哄哄的,这种现象,在那个时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影响下,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的景象。

好在一中学校离我家很近,从家到学校不到十分钟,就可以走到班级,真是方便极了。

我叫杜丽兰,是一个左眼失明的女孩子,平时戴一副平镜,梳着两条长辫子,身上穿的衣服颜色都很旧,没有大红大绿的。但是,让人看上去并不难看,而是显得庄重又文静。

刚进班级的那阵子,处境可真难。班里调皮捣蛋的男孩子,看见我就喊

“瞎子,瞎子,你往前看,前面就是理发店......”一大套长嗑。

我不甘心挨他们骂,哭着告到班主任楼老师那里,楼老师是个很有正义感的老师,他在班级里几次批评教育那些坏孩子,那些同学不再冲着我乱喊了。在当时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下,学校整个风气是不好的。看眼前班级的环境就什么都明白了。

在班主任楼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在不到半学期的时间内,就扭转了我在班级的被动局面。我在班级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我的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下游,上升到中上游。后半学期至期末考试,就在五六十名同学中,名列第二名。同学们不再嘲笑我了,而是悄悄地议论我这个新同学。

我的学习成绩与个人努力有关,与楼老师的耐心指导更分不开,我心里十分明白,所以至今也忘不掉楼老师的恩情。

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要被家里人知道,当然也没有回避田姨。田姨十分钦佩我的学习劲头,决定把她在地方学校学习的二小子兴安,调到林业一中,与我同班,好让我帮助他学习。

田姨家中有四个儿子,就是缺少闺女,有我和妹妹在年三十晚上帮她包饺子,她心里真是很高兴。就跟对亲闺女似的。而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田姨就来我家亲我们、抱我们,现在在田姨身边包饺子,自然的也很亲近。就像在自己亲姨家一样。只是对她家的几个孩子还很疏远,以前我们没见过面,况且,我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对于男性十分腼腆,从不肯与不认识、或认识不来往的男孩子接触。即使以后见到田姨家的四个哥兄弟,都是一笑而过。

我的父亲和田姨的丈夫,早在五十年代就是内蒙古财贸干校的同学。毕业后,又一同响应祖国母亲的号召,,怀着火热的激情,来到这人烟荒芜,野兽出没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在这群山环抱,峻岭纵横,古树参天的林海深处,安营扎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

父母和田姨韩大爷都是在甘河结婚的,我哥和田姨的儿子建安,就出生在甘河镇。后来,因工作需要,田姨和韩大爷调到吉文商业工作,这就使得后来出生的我们互不认识。

父亲们来这里是由几辆大马车开路,拉着他们及行李来到这林海深处的空旷地带的,由几座帐篷起家、几座简易木板房,就开始了林区小镇商业的创业雏形。人搬肩扛地运送货物。当时林业工人也已进驻小镇,父辈们的工作任务,就是必须保障林区工人们的生活物资。

冬天寒冷,冻得令人难以忍受。远处传来野兽的嚎叫声,更是叫他们毛骨悚然,难以入睡。这里的环境非常艰苦。他们的事业心都是很足的。从来不为家庭中的困难,生活环境的艰险,及工作环境的险恶,而发牢骚和怨言。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保证日用商品的正常供应,他们吃了数不清的苦,挨了算不完的累。在他们及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修通了铁路,铺设了公路,建造了大批的房舍及公共设施,使这个昔日野兽出没的原始大森林,展现出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林区小镇。

看,这就是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建设起来的两座小镇——甘河镇和吉文镇。现在已经是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砖屋瓦舍满目皆是,商店、饭店鳞次栉比,街道宽敞,人流济济的地方了。

假如您有心情,打开中国地图册,在鸡脖子的下方,就可以查到甘河、吉文这两个地方,这不能不说是父辈们对祖国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后的今天,父辈们又

最新小说: 我要赔钱去修仙,我真不想当首富 重生高三:这一世翻手为云 冥王出狱 镇国神龙 恋她 离婚带娃上综艺,总裁前妻悔断肠 官场巅峰:从痛打办公室主任开始 花都政途 八岁萝莉找上门,孩子她妈是校花 九阴九阳合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