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商业局在爸、妈、韩大爷、田姨、马叔、王叔等一大批老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商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是昔日近乎停滞不前的商业局,迅速发展壮大,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们都痛惜前十年白白度过,痛惜由于那个时期的人为破坏,各项事业都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危险边缘。
人们醒悟了,如东方睡醒的雄狮,张开矫健的步伐,坚定地向前走去。
从当时仅有的一座百货、烟酒合着的商店,扩展到四个百货,烟酒分开的独立的大商店。店容店貌焕然一新,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店员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上山下乡回城知识青年,他们绝大多数都没结婚,像父母他们刚来时的那样,各个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父辈们带领着这些年轻人一起工作,觉得自己又年轻了许多,每天早走晚归的辛勤工作,为吉文商业的繁荣发展,奉献他们的青春岁月。
他们白天在单位里忙,晚上回到家里,也非常热闹。不等做好饭,就有来串门的。左右邻居单位同事,还有哥哥、表哥的朋友来来往往,客人不断。若不是在原来砖房的西边又加盖了三十多平方米的板加泥的房子,这个仅有七十多平的砖房主屋,还真装不下了。
来的次数最多的是田姨,其次是马叔、马婶、和王叔、王婶。他们两家是跟着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亲一起来到吉文工作的。爸爸让王叔去学习糕点技术,让马叔去讷河,拉哈一带购进蔬菜,调剂当地市场余缺,满足老百姓的菜篮子。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商品丰富,有钱什么都能买到。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国营商业独家经营,根本就不允许个人经营什么水果、蔬菜、粮食等。所以商业局不进菜,老百姓只能吃自家园子里的小菜,或是白水就咸菜。因此,采购蔬菜的工作十分重要。
马婶和王婶都是家庭妇女,各家都有四个孩子。马婶家的大一点,老大小军跟我同岁,也常常上我家来玩。我常去马婶家和小军、小霞玩,王婶家的孩子小一点,大的刚十二岁,他们家负担更重一些。
帮我们搬家的张岩、罗保安也经常来我家串门。张岩二十多年,在商业局做勤杂员,每天跑跑颠颠帮父亲在公司做很多事。罗保安跟哥哥是好哥们,他家住在我家斜对门,当时,哥哥和田姨家的老大建安,罗保安,都在知青点工作,成天的形影不离。
我们家比在甘河的时候热闹多了。我在学校的处境也改善多了。学习名列前茅,还担任了班干部,与王俊岭。杜贵民等同学,共同商量班级里的大小事情,心里非常充实,精神很快乐。
五四青年节到了,我们班干部商量爬防火楼山,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十人,看谁先把红旗插到防火楼的顶上。啊,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每天都看着防火楼山,却一次也没爬上去过,心想,这回一定要爬到防火楼的铁架子上去看看。
防火楼山在当地是最高的一座山,站在山顶的防火楼上,可以瞭望四周的群山有没有火情。是吉文林业局专为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而建造的。所以,人们习惯地叫它“防火楼”山。
五月的兴安岭,风和日丽,空气甜滋滋的。小草吐绿了,山上的树木也露出了新叶。
我们来到山的脚下按事先分成的小组分好队,分几条上山的路线,规定同一时间往上攀登。
我和庄勇分成一组,他举着小红旗跑在最前头,我们一路小跑跟在其后,同学们爬的速度都很快,不一会就爬上第一个山头,再往上还有两个山头,才能到达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