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整个辽东的总兵,辽东七卫三十八所,涉及七万余官兵,都在盛庸的手里。
可见,方世玉对盛庸的忠诚和能力品行,是非常看重可见,方世玉对盛庸的忠诚和能力品行,是非常看重的,盛庸也没有多犹豫。
接到文件的第一时刻,召集整个建州卫的军队将帅,在营帐中开会道:“朝廷的动作大家都看见了!今天本将接到红头文件。”
盛庸刚刚开口,众将帅知道盛庸要宣读红头文件,连忙躬身作揖,以表为臣者之忠心本分。
“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杨寓。七军都督府,魏国公徐辉祖,梁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魏国公邓铭。及天雷王连同签署之调兵檄文!”
“自太始五年正月十三,天雷王遣使朝鲜,欲使朝鲜王室李芳干,李芳远把兵休斗,还政于朝鲜国王李芳果!”
“李芳远,李芳干虽口头同意,然其二人,狼子野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借使返京复命,囚禁李芳果。”
“天雷王晓,大怒不止,即令常继祖,徐钦领中央军三万余人,辽东出兵万余人,陈兵鸭绿江,同咸兴卫三路南下,消灭李芳干,李芳远之朝鲜叛军!”
“以正朝廷天威浩荡!”
“自令抵达日起,全军戒严,随时备战,因辽东地形所处之因素,为防鞑靼瓦剌等草原部落来侵,留曹国公李景隆镇守辽阳,以防鞑靼趁乱袭我后方!”
盛庸说罢,众将帅悉数领命应声,唯独李景隆开口道:“盛庸,你这不对啊,我好歹也是曹国公,你让我留守,你们去朝鲜建功立业,这怎么能行!”
“国公大人已经到了武爵之巅峰,难道是想再进一步,封王爵吗?”盛庸嗤笑一声,李景隆这家伙,实力一点没有。他为什么能坐上曹国公的位置?还不是有个好爹,当然,李景隆同朱氏也是有渊源的,李景隆他爹,第一代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
具体是朱元璋那个姐姐生的,就不知道了。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李景隆在李文忠亡故后,很快便承袭爵位,只不过方世玉在他承袭爵位后,以辽东不可无国公为由,把李景隆丢去辽东了。
反正辽东不会打仗,就让他在哪里猫着吧。
对于李景隆这个名号,方世玉可谓真的是如雷贯耳,放在身边怕自己被带偏了。
杀是铁定杀不得。
李景隆听盛庸拿着祖上的荣耀来编排自己,连忙开口道:“哼,那也不是这么说的,他常继祖,徐钦,虽然没承袭爵位,但在过二十多年,开国公和魏国公死了,他们自然也是国公。”
“凭什么他们能去,我曹国公差在哪里。不行,我要给天雷王写信。”
“你们欺负我。”
李景隆把这事情归咎在盛庸他们没有爵位,欺负自己这个国公,可怜他曹国公,在这辽东,竟然要听盛庸的话。
盛庸到底有什么权力?
整个辽东的军队都放在了盛庸的手里,并且盛庸是继流兵后,第一个被授权十五年治理辽东主卫官兵的武职。
方世玉不怕盛庸在辽东安插自己家族的势力,玩李成梁养寇自重的把戏吗?
不好意思,方世玉真的不怕。
盛庸有没有这个心思不知道,但他要是敢在辽东安插自己家族的势力,玩一手养寇自重,他这官途到头了不说,全家都不会有机会进行生存下去。
辽东有寇吗?如果野人女真也算的话。
那也是北方太冷,大明还无力向北方屯垦,一旦朝廷向外兴安岭地区屯垦戍边,野人女真也就随之清楚干净了。
“曹国公不要写了,天雷王在文件上说的,留曹国公镇守辽阳,不得有误!”盛庸见李景隆的样子,连忙开口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