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成,若是在这样的话,德妃还是搬回南京去吧,免得落人闲话,我还得顾及老朱头的名声。”
方世玉现在很后悔,非常后悔,朱元璋的后宫,并没有殉葬,宫娥也没有殉葬,全都奉养在了南京皇宫中。
至于德妃,朱楠和宝庆公主怎么样都不和方文墐分开,然后就造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朱楠和宝庆大长公主竟然把方世玉当爹,虽然有孩童不懂的问题在,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在发生的好。
德妃躬身道:“回去定当好生训诫。”
“太妃先回去吧!”
太始五年,正月二十七。
乾清宫中,传出一纸调令,随之而动的,是整个文华殿,武英殿,上至内阁首辅,六部堂倌,各级勋贵,将校。下至升斗小民,贩夫走卒,无不被这张调令迁魂摄魄。自凋令发出日起,八百里加急送往扬州,南京,朱高煦等待的洪武二十四式火铳弹丸生产,并未投产。
反而是扬州火器制造局,南京火器制造局,全力生产洪武二十七式线膛枪的弹丸,朝廷订单五十万颗。
太始五年,二月初八装船,经长江口入海,北上抵运渤海辽东湾与旅顺卫卸货。
由古至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境的粮食,只能保证应付饥荒,作为储备,非万不得已,朝廷是不会从北境大量采购粮食充作军粮。
而这一次从南方采购军粮,更可以看做是朝廷以战争为名目,采购三百万石军粮,维持江南地区的粮价回升到标准水平。
高效率的机器运转起来,让人瞠目结舌。
红头调令以南京陆军学院毕业两年,闲赋在家的开国公常升之子,常继祖为战时司令,以魏国公徐辉祖之子徐钦为中军总参谋。
调中央军三万七千人,合辽东建州卫,东平卫,兴中卫,三卫兵马共计近五万大军,进抵鸭绿江口,咸兴卫所军,三卫兵马共计近五方大军,进抵鸭绿江口,咸兴卫所军亦严守备战。
辽东渤海湾驻扎在直沽口,拱卫京师的水师舰队,一并出征,同时包围了整个朝鲜三面海域,封锁沿海地区。
虽然领军人物都是初生牛犊,不知战场凶险的世祖,但这场战争,却也是为了给他们二人镀金的一场战争。
五万装备线膛枪,大明朝廷精锐中的精锐。
辽东诸地卫所兵,战斗力并不比中央军差多少,实力真正差一截的,还当以内地的地方军,实力消散的最快。
更何况,打仗靠的是后勤,大明在辽东本就有大量的军屯粮,从南方调粮也只是为了保证战争可持续。
甚至在中央朝廷的判断中,他们并不想就这么容易的兵临城下,轻描淡写的解决朝鲜问题。
这标志着大明第一次以军事力量,强行干涉朝鲜内政的开始。
虽说直隶地区的火器制造局还没搭起来,但扬州和南京的两个制造局,生产速度还是非常迅速的。
时任辽东总兵的盛庸,自从和铁炫自东胜神洲返还后,铁炫被调去兵部做了尚书,原兵部尚书候泰调入内阁。
这也是大明朝廷的内阁和六部尚书之间,最后的一次转自候泰后,再无内阁辅臣成为六部尚书者,亦无六部尚书成为辅臣者。
朝廷的中央军接到调令后,迅速集结,校场点兵后,在常继祖和徐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向着山海关挺近。
过了山海关,进入辽东地界,距离即将抵达的朝鲜战场,可就不远了
而这个时候,徐钦和常继祖还走在路上,文书已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建州卫,辽东总兵盛庸的手中。
在海外的几年颠簸,让盛庸更显的成熟果敢,在南京军学院的一年深造,结业后直接从千户攥升为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