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支由近百艘各式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出现在燕子矶码头附近江面时,目睹这一场景的所有人都意识到,海汉已进入到新一轮军事行动的启动阶段了。
这支舰队虽是临时组建,但实力却一点不打折扣,主力是从东海舰队中抽调的两艘威严级战舰,以及探险级和探索级战船各八艘,侦查、运兵、后勤等船只四十余艘。
剩下的船只,则是从苏州、常州、扬州、镇江等长江沿岸州府调集,主要负责作战物资的输送任务。
而从这些地区抽调的民兵部队,也趁着这个机会集结到南京。他们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尽快完成南京部分地区的防务交接。
宁子敬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燕子矶码头,心中感慨万千。
三年前海汉借竺仲云刺杀案,向大明发动讨伐战争,应天府成为那场战争最大的收获之一。当时执委会在选择执政南京的主官时,决意将其交给年轻一代掌管,最终的候选者便是陶弘方和宁子敬。
虽然宁子敬条件也不差,但在处理政务方面的经验却是略逊陶弘方一筹,因而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宁子敬虽然觉得遗憾,但他与陶弘方本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倒也没有因此而生出怨气。
当然以他的家世背景,要混个一官半职倒也不难,老爹宁崎随后便在杭州给他安排了差事,到民政衙门从事人口登记与地方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
很显然,宁崎是意识到宁子敬输在基础不牢,经验不足,所以便给他安排了能够接触到地方政务的差事,让他能够积累一些经验,这样或许能有助于他在下一次的竞争中胜出。
宁子敬对于父亲的安排也没什么抗拒,他离开三亚到杭州已经是第五年了,这期间他在这里结婚成家,生儿育女,逐渐摆脱了以前贪玩好耍的脾性,也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他和陶弘方这样的官家子弟,父辈是身份至高无上的开国元勋,保证了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资源,自记事起所受的教育,无不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接手父辈打下的江山,继续壮大国力治理天下。
所以他们从小所形成的意识,也是要成为父辈那样的能人,合力管理这个日渐庞大的帝国。
虽然三年前没能出任南京的执政官,但宁子敬知道,自己迟早还是会踏出这一步,成为某个地方的父母官,在那里熟悉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子敬,看你在这里站半天了,想什么呢?”
招呼声让宁子敬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回头对那人笑道:“哈兄,我观这燕子矶码头,停靠如此庞大的舰队,却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足见这里管理有方,运作效率堪与杭州港媲美。”
招呼宁子敬之人,正是与他搭档来到南京的哈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