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设立兵团转型基金,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培训,全国成立1200个兵团转型合作社。
原兵团耕地80%移交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20%划为国有示范农场,如第1机械化农垦师转型为圣赫塞市农业开发总公司,全阿根廷30多个建设兵团,50万兵团成员。
改组形成30个新的农业开发公司,主导高附加值产品,国有示范农场,由转型后的农业开发公司经营,用于技术推广。
安第斯工程兵团转属阿根廷水利建设局,成立安第斯建设工程公司,参与圣克鲁斯水电站建设。
原建设兵团司令部改设为查科农业特区管理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管理。
阿根廷武装警察部队接收12万支步枪、300辆装甲车,组建农村快速反应支队,武装警察部队实力大大增强。
阿根廷农村人口已经增长到3900万,占阿根廷总人口的63%左右,各地的农村人口扩张非常快,特别是查科大平原地区的农村人口,占比超过8成,而且是阿根廷新生儿贡献的主力,增长非常迅速,城市人口则是控制在2300万左右。
去年阿根廷农村流入城市人口超过30万,仅次于外国新移民数量,而阿根廷农村人口还在继续增加,避免无序城市化,鼓励农民定居,农村人口第三胎起享受土地继承优先权和教育补贴。
科恩内阁的农村发展战略是相当成功的,不仅粮食连年增产,而且人口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城市,很多以前没人的地方都变成了村庄,变得繁华起来。
从数据上来看,阿根廷开始逆城市化,就目前来看,完成目前的工业化建设,2300万已经差不多足够,接下来的几年会增长到3000万规模,而农村的人口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5000万规模不是问题。
去年美利坚的农村人口仍然有5400万,法国农村人口也有1200万,英国也是1200万,意大利农村人口1800万左右,联邦德国农村人口1500万,民主德国农村人口500万,其中联邦德国总人口约5800万,民主德国人口1700万。
查科大平原开垦计划和潘帕斯南部平原为了防止演变成美利坚的黑风暴灾难,继续在推行轮作制,防护林,按田字格布局,每500公顷耕地设50米宽混交林带,防止土地荒漠化。
成熟农业区则废除轮作制,以增加粮食产量。
查科大平原主攻大豆、玉米、棉花出口产业,复制美利坚中部农业模式,巴塔哥尼亚发展耐寒畜牧羊毛、羊肉与温室农业,安第斯山区发展梯田农业与水电结合,借鉴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经验。
阿根廷统计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时,一般把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也统计在内,如布兰卡市也有差不多80多万的农业人口,可以为城市供应粮食和蔬菜,水果,肉类,大部分工业城市的郊区都形成了都市农业带,可以保障粮食供应并抑制物价波动。
农业部将继续完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完善农业信用社建设,建立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集体农庄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也保障农业公司的利益。
经过数年的发展,阿根廷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利坚的重要农业出口国,开始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机械,绿色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