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放向前继续疾速滑行,身体没有再倾斜,滑行路线平直,看起来没有问题了。
确定在滑行中保持了相对平稳后,他还尝试在行进中慢慢站起来,争取能再多拿到些着陆姿势分。
凌放飞出来的距离很远,他的着陆点距离停止区就已经比较近了。在这个起身的过程中,他已然踩着雪板,穿过了跌倒线,进入了停止区
没有问题,成绩有效
凌放一向沉稳,不过这一次,连他都忍不住将攥紧的拳头,在体侧小幅度挥了一下,以示庆祝很好,这回飞得不错。
应该有领奖台上的名次了吧
他抬头,正看到观众看台最前排,是来观赛的几个彻底比完赛的其他项目中国队员,蹦跳着对他欢呼“凌放凌放太帅了”
“嗷嗷嗷嗷嗷”他们互相搂着肩膀,一排人有高有矮的,跳上跳下鬼吼鬼叫。
边上,还站着也已经激动地起身鼓掌的韩墨京,他稍微矜持那么有限的一丁点,起码没有蹦着。
见凌放看过来,韩墨京也毫不优雅地冲他大声喊“小放”喊完名字有点卡壳,似乎暂时没有其他语言形容现场看他飞出这个全场最远距离的心情,身边又有几个运动员在那里嗷嗷叫,他就只能接纯粹抒情的语气词了:“小放啊”
小放啊这是什么新的欢呼形式嘛凌放忍不住抬起手碰了一下鼻尖,对着他的队友和朋友,开怀地笑了出来。
演播室里两位解说,刚才在凌放着陆滑行的过程中,不禁都跟着他一起攥紧拳头,也是直到他穿过跌倒线,才举起手来,异口同声地发出了轻快的欢呼“好”
这一跳的成绩,和上轮加总之后,他可能冲击金牌
成绩有效,电视屏幕左下角,也实时亮出飞行距离数值。
“115米”女主持人惊呼起来“凌放的这一跳的确是远超第一轮和本轮前面所有选手的一跳”
电视转播画面已经被一分为二,左侧,是实时进入停止区,和队友打招呼,即将前往休息区等最终成绩的凌放镜头。右侧则是刚才这次飞行的回放。
女主持结束惊叹,在专业素养的支撑下,她克制住激动继续说着“好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在等待姿势分的同时,来看看刚才中国选手凌放这一跳的回放苏靖老师,您看,这一跳我们是否有机会拿到金牌呢”
边上才反应过来的苏靖,却已经什么也顾不上了。
他没有回答女主持人,事实上,他有些失礼,都没有听她到底说什么。
当着镜头,苏靖就开始手忙脚乱地翻桌子上的纸质资料,同时嘴里在念叨着“不是不是、利勒哈默尔这块跳台、最好成绩纪录是多少”
利勒哈默尔k90的这块是老牌标准跳台历史最好成绩纪录呢资料应该有啊,他的印象不一定准确啊,还是得要查一下这里的纪录是多少来着多少来着
跳台滑雪确实是没有世界纪录的。
虽然在吉尼斯有所谓的纪录,在一般观众的概念里也会有一个某某比赛、某某人跳多少米是“世界纪录”的概念,但实际上,由于大部分跳台依山而建,顺势落成,场地各不相同,不同跳台的基本坡度、总长度都不一致,连每座跳台的k线和hs线,都是fis用一套复杂的系统划分的,所以,其实只有最好成绩概念。
跳台滑雪,号称是看距离的项目,听起来和跳高、跳远的纯客观项目接近,不过差异还是很大。
对刚入门的观众而言,这个最佳记录的概念,反而都不如自由式、单板等项目一目了然,起码雪上技巧类项目,大家能查得到世界上有哪几个人、做到过哪几个动作。
跳雪的历史最佳还要分跳台,这个知识相对就有点冷门了。而且,最佳也只是参考,毕竟,风、雪、温度对距离的影响,都太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