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不能只靠一个人,是要让理学院的学生都投入其中。
钟表研制,听上去仿佛仅仅是工匠的工作,但实际上可以涉及多重格物原理。
过去几个月,在胤禛编写教材时,她也没有闲着,正准备另一份教案。
既然是理学院,怎么能没有实验操作课程。念了理论课,更要上手操作一番找找感觉,拆卸钟摆就是力学的其中一次实验。
四阿哥有能力把钟给搞明白了,做一回怀表的祖宗。自是能指点旁人拆卸自鸣钟,带着他们一起探索一口钟蕴含的物理与数学原理。
不过,地主家也不一定有余粮,正如康熙无法供上百位学生拆卸的自鸣钟。
那不是奢侈与否的问题,而是康熙根本拿出那么多数量的钟。
雍郡王作为孝顺好儿子,当然要为皇上分忧解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自鸣钟处定制十几套简易版零件。
正当武拂衣埋首于制钟处,外面发生的两件事却是打断了她的研发进程。
并不是要出门参加胤祥的婚宴,而是参加葬礼吊唁。
今年,胤祥又结不了婚了。婚期本在十一月,在这个月里连着死了两个人。
康熙四十二年的秋冬,恭亲王常宁、裕亲王福全相继离世。
前者是康熙的弟弟,后者是他的哥哥。
顺治帝一共有过八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不多。常宁与福全的去世,让康熙再无活着的同父兄弟。
对于年近半百的皇帝而言,兄弟们的过世给敲响了一记丧钟。
哪怕被世人尊为天子,但终究活在人间。
他抵不过时光催人老,而年事已高是回避不了的现实,死亡距离他越来越近。
偏偏,其中还发生一桩不为外人所知的事。
康熙对福全与常宁并非一视同仁,而有着亲疏远近。
两者去世后,前者被赐谥号宪,后者并无谥号,葬礼规格可想而知并不一样。
有此对比,世人都能够看出皇上对裕亲王的看重。
问题也就出在这份看重上了。
福全缠绵病榻已有一年多,算不得突发疾病。
康熙早就为其问医寻药,但还是没能留住这位兄长的性命,而在他病危时去见了最后一面。
最后一面,福全有遗言交代。
康熙询问了福全对于诸位皇子有何看法,重点在于胤礽是否合适继承皇位。
或是人之将死,终是敢说实话。
福全表示厌恶太子的所作所为,以往他管理内务府了解胤礽的做派,这会终于将广储司的严重贪腐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广储司,管着皇家的钱袋子。
下设六库分管银、皮、瓷、绸、衣、茶,地方与藩属国的进贡物品也会放置于此。
其中,有大批物品被胤礽取用。
即便是太子也该有吃穿用度的额度上限,但是宫里无人敢管,太子骄奢无度成了公开的秘密。
福全一直不敢向康熙言明,就是因为知道皇上宠爱太子。
反正他要死了,也不再怕说错话被责罚,终是道出了不喜太子的种种作为。
不仅是胤礽贪恋享受,更重要的是他脾气越发暴虐。不在是鞭打仆从,而发展到殴打臣子。
对比起太子,八阿哥礼贤下士,让人倍感如沐春风,颇有贤王之相。
胤禩颇为关心长辈,为他打听各种治病药方,而太子从未给过半个字的嘘寒问暖。
福全临死谏言,把平时不敢说的都说了。
恳请皇上认真考虑,胤礽继位的种种弊端。让无法克制私欲又无发控制脾气的太子继位,对于大清有百害而无一利。
康熙听了这番话,何止觉得刺耳,简直就是一把把尖刀把他的两只耳朵都给扎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