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认定了这一点,对胤禩再难喜欢起来。
太子没有被废,而论长胤禔也没遭到厌弃,老八就开始暗中拉拢人心。
老八是干什么自己还活着呢他凭什么所求甚大。
这下更是坚定此前的做法。在废太子一局中势必要一颗弃子,那就非老八莫属了。
废太子的念头起来了,却不是立刻一拍脑袋就能做的。
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可缺,胤礽的党羽会不会反扑其他的几个儿子有何反应朝中动荡要如何平息
诸如此类,有太多问题要思考。
康熙更要面对一个关键问题。
废掉胤礽又该选谁做继承者呢如何保证这个新选的储君不重蹈覆辙
“皇上,雍郡王求见。”
梁九功的通传声,打破了乾清宫死寂。
这句话也让康熙精神一震。
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种前所未有的想法,从此刻开始萌生。
康熙下意识调整了坐姿,正襟危坐着说,“传他进来。”
武拂衣进殿。
今天,是来呈上大清的第一块自制怀表。由于她接连参加葬礼,制作怀表进度比预计慢了十来天。
入内,敏锐地察觉情况有变。
康熙瞧四阿哥的眼神与以往不同,更多了几分审视,那是在做某种重大决定前的观察。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武拂衣暗暗警醒,但表面上似乎毫无所查,与往日表现得一模一样。
“平身。”
康熙打量着老四,是有好些日子没瞧见他。
老四不用上朝,本来面上还领了一份给胤祥修宅子的差事,而十三阿哥府落成后,他的工作也就是做完了。
近期,听说人在自鸣钟处捣鼓零件,是从十月初就一头扎了进去。
除了在常宁、福全的葬礼上露过面,平时请安问候折子不断,却没瞧着他往人堆里凑。
康熙不咸不淡地说,“朕可算是瞧见你出洞了,可是带来了好消息”
“幸不辱命,儿臣制作出了的钟表一块,立刻前来呈于汗阿玛御览。”
武拂衣当做没听出康熙的语气有异。这段时间皇上接连死了两个老兄弟,心情不好阴阳怪气也正常。
这就将怀表递给梁九功转交。
康熙接来细看,发现这小玩意甚是精巧。
从表盖、表盘、指针无一不做工精细,其上标着十二时辰的刻度,而被一根细金链子穿着表头。
这个发明让人内心欢喜,别小看一块表,却让人觉得扬眉吐气。
自鸣钟从西洋购买得来,而设立内务府制钟处好些年了,也不见一件像样的新作品问世。
那些匠人照葫芦画瓢,但根本没有技术突破,无法制作出一刻不差的大钟。老四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青出于蓝胜于蓝,可不就立刻把西洋笨钟给比下去了。
对比自鸣钟与人一般大,手上的怀表比巴掌还要小。
由大到小的改变,浓缩的不仅仅是工艺,还有对于钟表原理的极致认识与运用。
可谓量变引起质变。
虽然心中称赞不易,但脸上毫不显露分毫。
康熙轻轻抚摸了表盖,立刻它放到了书案上。似乎一块表不值得他奖赏什么。
他严肃地问,“你在制钟处两个月,该不就是弄出这个小玩意吧还做了其他正经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