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秀才急着办事,牛叔就直接赶车去了府学,府学在府城东北角,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走上几刻钟再右拐就到了,路过之地,无不喧哗,谭青杏歪着脖子,东看看西瞅瞅,眼睛快要忙不过来似的,尤其看到满条街高挂的纸灯笼,更是掩嘴惊呼,“好好看。”
郭寒梅比她沉得住气,但脸上表情不比她收敛。
纸灯笼上写满了诗,自己迥异,明显出自多人之手,她问,“府学是不是快到了”
谭秀才指着不远处的青色石壁,“那就是了。”
这些天为府学入学考试资格而来的人许多,石壁前好几辆牛车,多是同乡读书人结伴,像谭秀才拖家带口的极为少见,因此还没走近就惹来了很多道目光。
谭秀才不动声色的直起腰背,叮嘱青桃,“爹要不了多久就出来,你们别乱走。”
“好。”
谭秀才掀开竹篮检查了遍诗词文章,等牛车停好,跳下牛车,登时有读书人上前,“在下姓刘,丰田镇的,不知兄台打哪儿来。”
来人年岁和谭秀才差不多大,嘴角蓄着两撮胡须,衣衫整洁,态度亲和。
“鄙人姓谭,清水镇的。”谭秀才整理好衣衫,朝对方拱手,对方似乎听过他的名号,脸上露出欣喜来,“谭兄可是清水镇长学书塾的”
“是,不知刘兄”
“说来惭愧,我前年才考上的秀才”他望着前边队伍,给谭秀才引荐其他人,都是丰田镇的,其中两个是廪生,其余都是长学书塾的夫子,有何树森的例子在,谭秀才不觉得他们常年在书塾教书,笑着跟其他人打招呼。
车上的谭青杏看着,不由得佩服谭秀才,“换了我我都不知道说啥,大伯却和那些人聊得那么开心。”
谭秀才站在人群堆里,不是最年轻的,但气质出尘,丝毫没有被他们比下去,青桃说,“爹碰到的都是读书人,聊的话题多,你如果遇到一群同龄的女孩也有话题的。”
他们聊了几句就往石阶去了。
石阶左右两旁立着两块石门,门上刻着字,青桃看了眼,字迹过于潦草,她不认识,见谭青槐睡眼惺忪,有点不知道身在何处,问他认识石门上的几个字不,谭青槐嘟嘴说了句,“博学笃志,厚德载物。”
“三姐,咱到府学了”他挠挠头,有些站不稳,谭青杏扶好他,声音轻柔,“早到了,进城我就喊你,怎么也喊不醒。”
她的手搭在谭青槐肩头,脸上含笑,像个体贴温柔的姐姐。
谭青槐不习惯,微微挣开她的手,去挽青桃,“三姐,爹呢”
“进去了。”
她看到读书人都进了青色的大门,是何情形她不知,她摩挲着石壁上的字,继续问谭青槐认识石壁上的字不。
谭青槐看也不看,“是劝学”
府学出过位两榜进士,据说那位出身贫寒,交不起束脩,是府学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谆谆告诫才让他坚持到了最后,有年他回乡探望老先生,来府学讲课就踢了这篇字赠与府学,府学又请匠人将其刻在石碑上用以劝诫激励后来的读书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青桃若有所思,“你怎么知道”
“爹说的呀。”
谭秀才虽然仅是个秀才,骨子里极为敬佩那些持之以恒厚德载物的文人,不止府学门前的文章他知道,郡城书院的院训他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