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沿街吆喝叫卖,如今省了许多麻烦。
因此回家时太阳刚照到东边半墙,不冷不热的,邵氏每天也差不多这个点回来。
为此,巷子里的人没少问她们是不是有什么窍门,怎么把时间拿捏得刚刚好。
后巷的孙氏妯娌两也卖包子,常常午后还在街上晃悠,晒得汗流浃背的,完全赶不上邵氏轻松,巷子里的人家出于好奇买过孙家包子尝味道。
比谭家差远了,吃着还腻,而且有股怪味,不像谭家香醇。
孙氏妯娌扬言调料是差不多的,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大差异是面的问题。
谭家用的是细面,口感细腻,她们掺和了粗面。
为什么掺粗面养家糊口不容易,想多挣几个钱。
孙氏这般坦荡,少有人骂她们黑心的,倒是觉得邵氏她们看着生意火爆,估计没挣几个钱,细面不便宜,加上调料柴火和水,成本更是高,便是眼红的秦娘子看邵氏都没有以前嫉妒了。
孙老爷想买谭家方子,给秦柏说了好几回,让秦柏劝劝谭秀才,价钱好商量。
之前给五十两谭秀才没应,孙老爷又添了三十两。
八十两啊,够她洗十年衣服了,孙老爷还承诺秦柏,如果说服谭秀才卖方子就给秦柏五两银子作为报酬,秦娘子满心是怎么让邵氏松口。
谭秀才是个爷们,不管家里的事儿,只要邵氏点头,方子还不是说卖就卖
巷子里的人都八卦谭家昨晚的哭声怎么回事时,她想的是怎么撬开邵氏的嘴,这不,看邵氏和青桃前后脚进巷子赶紧笑盈盈凑过去,“谭娘子,那些人说什么你别往心里去,多年媳妇熬成婆,还不兴咱摆摆婆婆架子啊。”
巷子里的人都说邵氏斥骂儿媳妇是儿媳妇没有身孕的缘故。
秦娘子觉得是该骂。
邵氏不知道眼前什么状况,懵了会儿,秦娘子挤眉,小声提醒,“你是不是骂青文媳妇了,她们说你是恶婆婆呢。”
邵氏回过神,不欲解释。
斥责郭寒梅的是谭秀才,与其让谭秀才被人议论,不如她揽下来,答道,“恶就恶吧,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我听着就是。”
完全没为自己辩解。
秦娘子不禁好奇,“青文媳妇哪儿惹你快了和我说说,我帮你跟人解释。”
家里的事儿哪儿好意思往外说,她笑笑,“我看她不顺眼罢了。”
“她们说昨晚听到男人声音了,是不是青文媳妇和青文吵架了”
不怪她们没听出谭秀才的声音,谭家堂屋里挂了竹帘,外人瞧不见里头发生的事儿,而谭秀才素来和善客气,不像疾言厉色的人,昨晚训人的声音夹杂着地方口音,更像谭青文的。
邵氏没有说话,秦娘子以为自己猜中了,“那你得好好骂她,进门这么久肚子没个动静,竟跟青文闹脾气,像什么样子啊。”
邵氏静默无言。
心里却有点担忧,郭寒梅卖绣品去了没有回家,邵氏怕外头人听到她的话,拉着青桃回屋说的,“外头对咱家议论纷纷,会不会影响你爹的名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