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抓到那个骗子,顾念等人特意在秦家村留宿了一个晚上,然后详细跟众人打听了那个游商的衣着、相貌以及货箱的样子,综合所有的特征修修改改画了两幅图出来。
一张是骗子样貌特写,另一张则是游商驾驴车的全身像。
看完那两张画,村民们全都啧啧称奇,看向顾念的目光愈发震惊,这个商贩不但会医术,画画也如此了得,简直神了
秦家村走出去不到十里,就是三条官道的交叉口,方向四通八达,一时很难锁定那个游商去向,但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的驴车里还有几乎满满当当的一车货,如果不抓住他,不透过他找到他背后的那个造假团伙,后续定然还会有无数个像二娘这样的受害者。
顾念跟年深讨论了一下,决定兵分五路,分几个方向追,最后在苏州城会合。为以防万一,再将画像发给周围的几个县城,联合张贴告示缉捕这个骗子。
在落款的问题上众人有些犯了难,他们谁的名字说出去都会暴露行踪,但不亮出身份的话,又怎么让各城的县令配合呢
幸好,顾念还有枚大理寺少卿的鱼符。
自从上次帮大理寺破了拉夫部落贡品失窃的奇案之后,柳柒就变成了顾念的粉丝,每每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奇案,便会去理工学院找顾念求助。
大理寺本来就极缺人手,顾念自己又对查案有兴趣,后来便跟马巍和柳柒商量,想要在大理寺挂职做个司直。当然,只是为了协助查案时有个名正言顺身份,只挂名干活,不拿俸禄。
马巍觉得司直这个职位太低了,不适合顾念,便专门为此事去御书房找了年深一趟,最后给顾念挂了个大理寺少卿的头衔,方便和隐秘起见,名字也特意用的吴用这个假名。
现在这种状况,倒是正好可以借着查案从急的名头,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请各县协助。
至于吴鸣也觉得这种拿身份不拿俸禄的方式不错,后来为了帮年深和陆昊私下查人便宜行事也去大理寺挂名做了寺丞,让大理寺又多了位普通案件指使不动的大神级酷吏,那就是后话了。
顾念和年深沿着其中一条路追下去,没追到那个游商,倒是看到了一座建在河道边的水上磨坊。
这座磨坊规模极大,正中是歇山顶的三开间堂屋,两侧各挂了间耳房,里面的卧式水轮在水流的冲击下带动上面的两个水磨轰隆隆的转动着,涎玉沫珠,传出的声响震耳欲聋。
院子两侧各自建了座四角凉亭后面隐隐还能看到另外一间三开间格局的房子,估计是仓库。
河道上船来船往,磨坊内外人影穿梭,送货的车队和卸货的帮工脚步匆匆,院子里还有十来个人正在筛麦,从他们节奏飞快的动作里不难看出这座磨坊的繁忙程度。
顾念摇了摇头,这么忙,也难怪需要在附近招些农户过来做帮工了。
磨坊门外东南角的方向开了座两层的食肆,两人正好要饮马,便进食肆要了几盘小菜和茶水。
不是吃饭的时间,食肆里的人只有五桌,临窗最为风凉的位置坐着两位青衣小吏,面色悠闲,时不时扫一眼磨坊那边的状况,看样子应该是负责监管磨坊的监官。
剩余几桌依穿着打扮来看,应该送完货歇脚的货夫或者货商。
见店里不忙,顾念招呼食肆的伙计过来打听了几句,对方表示近来没有见过卖首饰的游商,卖山货草药的倒是有两个。
顾念和年深不禁有些失望,只得渡河继续朝南追行。
过河走了大约七八里路,顾念突然收住缰绳看向年深,“那座水磨坊好像有些不对劲儿”
年深立刻带住跨下的白马,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按照那座水磨坊所挂的牌子,应该是归江宁府管辖,你记得近两年江宁府官坊出产的面粉量么”
顾念的这个问题太细节了,饶是年深也眉心微皱,沉默片刻后才摇头道,“没什么印象。”
“如果特别好或者特别差,以你的记忆力,至少会对江宁的磨坊留下点印象,既然不记得,就说明你看到的数字是普通水平。”
年深下颌轻动,“可以这么说。”
“可是不对,江宁周围的村子,这几年收成都增加了不少,按照咱们刚才看到的那座磨坊的繁忙程度,卧轮的运转速度,对比幽州城外的水磨坊也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