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刘村长的要求下,这些新去学的人需要一个月付50文,比孩子们的30文稍微贵一点,也是按月付,学完后不来了便可以不再交,总不能让人家顾夫子多教人却没有多的收入吧,刘村长还是颇为公正的。
50文一个月,这点钱自然是没问题,来学认字的人基本上都是拿得出来的,实在没有的去打两天日结工便也够了。
这下子,村里学堂里,一堆小娃娃中间,又多了十来个摇头晃脑跟着念三字经的大人,不过也都不是年纪太大,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居多。
可是就连王青花也去凑热闹进学堂了,她自从有了去县城开个针线铺子的想法后,一直在积极做着各种准备,多绣一些好卖的单品是一方面,这识字就是另一方面了。
不识字的话,契书条款都看不明白,还怎么做生意。
她之前一直拿着韩采薇拿出来的书自己学,一天就学个字,进度慢得很,可惜两个孩子又都有事情忙,自然无法天天带她识字了,只得慢点就慢点吧。
可是如今学堂有了条件,她便乐颠颠地自带了椅子去学了,反正刘村长又没说女的不允许去学堂,只要自己交钱了便行。
其中自然少不了韩采薇的鼓励,“你要会识字,还能教肚子里的弟弟或妹妹,一学两用,再说天天在学堂待着,多少也能沾染一点学识气,提早进行胎教,说不定就能生一个文曲星呢”
听到这话,本来就有想法的王青花更是心动了,“真的有用吗怀你大弟当初我就是经常跟着往庄子上跑,可是一天书课都没听过,是不是就是这什么胎教没做好,所以你大弟读了这么多年仅仅是识字罢了”
韩大弟你自己要去就去,扯我做什么。
“可是村里没有妇人再去读书的呀,会不会惹人闲话啊”王青花又犹豫道,之前十几年她都是安于内宅的王姨娘,没想到这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又想着去学堂跟着夫子识字,哪怕这庆国如今风气还算开放,会不会太出格了啊。
“哎呀,怕什么,没有的话那你做第一个好了,再说闲言碎语,管她们呢,说了你又不会少块肉。”韩采薇安慰道。
王青花又是一阵纠结犹豫,最终想到自己之前可是没少做出格的事情,带着一双儿女从韩府一路逃离到这里已经够出格了,不怕再多做一件。
就这样她才下定了决心去学堂里正经学习识字,果然村里不少妇人在背后嘀嘀咕咕,“看着年轻,其实都三十多了,大着个肚子还不消停,竟然也还跑一堆娃娃中间去识字,啧啧,真是个爱搞事的。”
“你搭理她们干什么等我忙过这段时间,我也去学堂”这些话传了出来,瑛娘义愤填膺地说道。
她当年在顾府内,跟着夫人识了一些字的,所以这次就没跟着一起去,还有就是如今她们家里的地,没有村人帮忙了,顾青彦日日上课又没时间去管,她舍不得丢开,毕竟自己家少爷辛辛苦苦开的荒,只得自己顾起来,一时就不得空。
另一边刘村长看到村民们学习热情日涨,也是开心不已,向来会向上管理的他,特意去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对接他们村的章衙役,章衙役又汇报给了自己的领头,然后就被汤县令知道了。
“如今圣上正在鼓励各府县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我们县自然也要把教化这一块重视起来,没想到这个村已经做在前面了,我们去这个村走走,看看情况去”说着就要带着下属去这个村里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