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可不流行搞迎接检查那一套,等汤县令带着手下县丞、师爷和几个衙役来到前坡村的时候,刘村长可是好一大吃惊。
他就是习惯性把村里的情况向上汇报,没想到这么快竟然能引起汤的关注,汤县令可是在他心里的第一大官了,不由得瞪了瞪后面跟着的阎二和韩大弟,这两个憨子,竟然不知道提前来通知一声,他也好准备准备。
至于准备什么,那可多了,就这被上次大雨冲得坑坑洼洼的土路,怎么也都得好好填补一下,不能颠簸到大人了不是。
汤县令却完全没有察觉地下路有什么问题,粗略看过前坡村整体的开荒情况以及大家的房屋建设情况后,便让刘村长带路去看看村里的学堂。
一行人沿着土路走到村子中间的学堂处,只见沿河的一栋高大的建筑,两大开间宽阔明亮,窗户门栏都被修得好好的,外面还密密围了一大圈栅栏,一眼看上去就颇为像样,不由得点点头。
走近一看,只见两间教室内,大大小小坐着五六十号人,正认认真真地跟着台上的夫子念着三字经,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其中竟然还有一个怀孕的女的,也是很认真的样子。
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汤县令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深受震动,没想到自己治下的百姓竟然如此上进,不由得红了眼眶,只觉得自己身上担子更重了。
他也是从大金过来的,只不过来得早,来了好几年了,本只是一个四处找人谋官的举人,因为崇尚实干不喜空谈,迟迟没有谋得一官半职,郁郁不得志之下便来到了据说崇尚求真务实的庆国。
没想到真的受到了当朝的重用,考察合格后便被派到了这永安县做县令,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自然是尽力想把这县令一职做好的。
永安县因为前些年的接连灾荒和战乱,人口凋敝得厉害,所以上任后他一直致力于引入人口,日日奔波劝农桑、务积谷,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县里的大部分荒地都已经分下去正在加快开发了起来。
就在他为自己这两年的成绩暗自窃喜的时候,来了这前坡村,这才发现,自己这一县之令,做得还远远不够,治下的百姓要吃饱要穿暖还要有书读有奔头,自己要做的还很多,他心里暗暗想着。
跟着的人见汤县令盯着教室出神,一时不知他在想什么,也不敢打扰,只静静地等着吩咐。
而室内的顾夫子,抬头见到刘村长领着一行人来,他还以为有什么事,让大家坐好自学,自己则走了出来问道,“刘村长,有什么事吗”
“来来来,顾夫子,这是我们的汤县令,来看看我们村里学堂开办的情况。”刘村长热情地招呼着。
转头对汤县令一行介绍道,“县令大人,这是我们学堂的顾夫子,别看他年纪小,写得一手好字,上次我们村的信,可都是他写的,好看得紧,学问也很好,把村里的娃娃们教得好得很。”
听到这话,汤县令身后的县丞不由得站出来说道,“你们村上次的信我看过,信封外面写的地址,那手字的确很好,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没想到竟然是出自这小小年纪的少年郎手中,了不得”
汤县令回过神来,不由得认真打量眼前的少年郎,总觉得有几丝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而顾青彦,一听对方是县令大人,顿时有些不喜,只是没有表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