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子监学子的反应,管中窥豹,也能推断整个朝堂的世家、勋贵们,接下来的注意力估计也不会纠结在吏部居然要资考这件事上。
显庆二年。
他作为国子监司业,是眼见着五月初,国子监这些荫封学子们,是如何群情激愤于吏部授官居然要统考那时候的舆论环境简直是头可断血可流,门风不可辱
闻此言,就有人忧心忡忡道“这么说。若是报国考,尤其是报吏部、户部这等要紧署衙,说不定要与上百人一起争一个实职官那我还是换一个吧。”这位学子已经准备去报太仆寺了。
经尚书省与吏部共同筹记今岁资考人数,共五千三百零二员。
以至于五月初时,若不是他与国子监祭酒压得住,只怕都有学子仗着出身要跑去吏部闹事
再到今日,不过短短一个月,国子监学子们口中讨论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这些
笑意渐明。
兵部也一早已安排了一队五十名兵士来维持秩序
只见他摸出一个册子,一条条与姜沃说起。
估计都会转移到给家中晚辈选什么部选什么官职。可要早点开始准备,别让其余人家抢走了
边说边不由感慨,这一月来,国子监内风向变化真快啊。
没见人家前太尉,都没有官职了,还在无情被卷吗
当消息迭出,新闻一个接着一个,人果然就下意识去追逐新的热点了。
周围人恍然大悟,纷纷颔首赞同“你说得对啊”
姜沃含笑听着其实来到大唐这些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古人可不刻板,接受能力很强。
姜沃想,可能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xx红皮书”、“资考必备四套卷”、“历年吏部常卷真题汇总”等资料书。
这世上,永远有先开始复习的卷王。
“吏部出一份常卷,考入仕的常识什么是常识”
“什么各署衙的特卷要出四份,考堂上随机抽一份考那到时候得先去寺中抽个上吉签,保佑抽到我熟记的那一份才好”
果然,吏部正式公文张贴过后,国子监内处处都是不顾暑热,来回走动,彼此交谈的学子。
而崔朝果然不愧是皇帝的伴读,习惯都差不多。
“有理还有大唐州县图,也要先熟记起来才是不管是考吏部、户部、兵部一定都考的到”
这位已经准备求助于玄学力量
然而很快,将来至少三年起步守选制的风声传出来了。
这一日,姜沃站在尚书省都堂外,直到夕阳西下,最后一个候考官递上名刺后离去。
荫封子弟们纷纷义愤填膺串联道让我们去跟那些胥吏和制科举子一起考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卷点好。
首次吏部资考。
就是因为有这些先卷起来的学霸,才能先卷带动后卷啊。
姜沃心情灿烂的,就恍如是在阳光沙滩上,抱着椰子吹海风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