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该有多么绝望
当他们在前线与敌人厮杀之际,等来的却不是援军,而是将他们卖给敌国的圣旨。只要想到那一幕,就令人心冷齿寒。
这宋钦宗该不会如此不智吧
太原三镇的百姓同时仰头望向水镜,目光无比复杂,有担忧,有忐忑,也有希冀。天子为民父母,怎会抛弃他的“子女”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然而,接下来出现的画面令他们彻底心寒,只见宋钦宗毫不犹豫就要答应这些条件,李邦彦等人亦是开口支持,唯有李纲极力反对,坚决不同意金人开出的条件。
双方只好继续谈判,但条件变化不大。泛黄的古卷收拢又展开,浮现新的字迹
需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地,并宰相、亲王为质。
为了满足金人的议和条件,宋钦宗赵恒下令大肆收刮汴京上下,敢藏匿财产者通通以军法论处,最终获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而民间百姓却被收刮一空。
又有康王赵构主动请缨为质,宋钦宗赵恒欣然应允,还派出宰相张邦昌为质。
与此同时,一纸诏书自中书省发出
,轻而易举就将太原三镇通通舍弃。还好被李纲将这封诏书暂时拦了下来
中山、太原、河间府并属县及以北州军,已于誓书议定交割,如有不肯听从之处,即将所昆州府令归金国。
水镜之中的字迹是如此刺眼,仿佛由无数百姓的鲜血形成,宋钦宗上贡的金钱与土地从来就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大宋的每一个子民,其上堆满了百姓的汗水与鲜血
尽管李纲暂时拦下了割让三镇的诏书,但大家毫不怀疑,他根本拦不了多久。谁让宋钦宗赵恒如今是铁了心要议和,只要金国愿意退兵,什么条件他都能答应。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四日,一则好消息传来,望眼欲穿的三大勤王军终于到了。这一刻,大宋君臣欣喜若狂。
这场战争似乎迎来了转机。
水镜之外的众人却不见半分喜色。大宋君臣百姓失魂落魄地念叨着靖康原来靖康之耻已经近在咫尺了吗所谓的转机,恐怕只是空欢喜一场吧
镜中赫然出现种师道的“种家军”,姚平仲的“姚家军”,还有折可存的“折家军”。
大宋军队数目暴涨,到达二十余万。按照原本约定,本该全部交由李纲管理。但大宋天子可是精修传统技能,对抗外敌无能为力,打压提防臣子却信手拈来。于是,他“别置宣抚使,令师道为之,以平仲为都统制”。本该接受统一指挥的二十万大军兵权顿时分散,军令难以一统。
以种师道的能力,守城本是绰绰有余。奈何还有一个年轻气盛的姚平仲,他不愿意一心守城,偏偏李纲没有采纳种师道老成持重的建议,反而赞同姚平仲的主张,宋钦宗赵恒亦是更加欣赏姚平仲的骁勇。
后者遂率领七千人出城,夜袭金营,打算生擒完颜宗望,迎回康王赵构。谁知结果却是损失惨重,狼狈而逃
宋钦宗赵恒刚刚膨胀起来的信心“啪”地一下破灭了,也不再提抗击金人之事,思来想去唯有一个念头莫如议和
最终,坐拥二十万大军与汴京城的宋钦宗赵恒屈辱地签下议和条约,全盘答应金国提出的条件,并以李纲和种师道为替罪羊,前者遭贬,后者兵权被罢。甚至下令宋军放下武器,坚决不许与金开战。
宋钦宗赵恒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太学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