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大臣的名字都记不住,甚至连错误的诏书都起草好了,真是丢人。
要不是后面他又把名字想起来,诏书真正发下去了,那才是贻笑大方。
想罢,李隆基一手缓缓捂住了自己的脸。
听到这里,张说开始皱眉了。
一个姓张的人
他难免往自己身上去想。
莫非陛下一开始选的人就是我,但是被张嘉贞这个小子顶替了我的位置,陛下一看此人也能将就过去,所以张嘉贞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上位了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他真的会生气
这个姓张的人究竟是谁呢李隆基怎么都想不起来,他抓耳挠腮,十分焦急。于是李隆基连夜把中书侍郎给叫过来。没事,他想不起来,他不是还有他的臣子吗,一个脑子不行,两个脑子总是可以。李隆基问他“你帮我想想,想一个姓张的大臣。”
光有张这个姓,实在难办。满朝文武,加上地方官员,这姓张的实在太多了,凭此一条找人实在如大海捞针。中书侍郎支支吾吾,小心试探“陛下可还有其他线索”于是李隆基又思索了一番,给了一个能精准定为的信息“现在在西北做将领,你帮我想想是谁。”
于是中书侍郎抓住了脑海之中闪现出的第一个人名“陛下说的可是张齐丘他现任朔方节度使,符合陛下说的那些条件。于是李隆基在心里默念,张齐丘,张齐丘很熟悉,就是他了
首席宰相有了人选,这个位置不再空悬,李隆基心里十分高兴,立刻就让人起草任命诏书去了。
不过这诏书最终还是没有送到张齐丘手中,李隆基在几天之后,收到了张嘉贞的奏章,这才恍然发现,自己是把即将上任的宰相给弄错了。于是他又赶忙命人将这诏书给改了。大错没有酿成,只制造了一个小小的乌龙。
哈哈哈哈李隆基你最好不要把我笑死。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选不出好的宰相,是因为除了身边经常看的大臣,其他的人全都不记得。
啧,原来皇帝也有健忘症。
感觉我跟皇帝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呢。
听完天幕所说的话,张嘉贞眼睛里的呆滞已经变成了不可置信。
他不可置信看着李隆基。
虽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从这双眼睛之中流露出来了。
陛下,你把我忘了
你真的把我忘了
你是单把我一个人忘了,还是把其他人都忘了
李隆基夹菜吃饭,逃避张嘉贞的视线。
不要看我,快别看我了。
是那中书侍郎说错了名字,我才办错了事儿。
要是他一开始就说对了人,怎么会闹出这场乌龙。
嗨呀,快别看朕了。
张说蠢蠢欲动的心歇下去了。
原来不是他。
好吧。
原来陛下最开始宁愿立张嘉贞为宰相,也不愿意立我为宰相。
陛下时时刻刻想着姚崇便罢了,在陛下心里,他始终比不上姚崇他认,毕竟姚崇的实力摆在那里。
但是这个张嘉贞是怎么回事他到底干了什么,能让陛下半夜里突然想起了他
又一个满腹幽怨的人诞生了。
张说先是愤愤看了眼张嘉贞,接着,长久地把幽怨的目光传递给了李隆基。
此时李隆基有些如芒刺背,如坐针毡了。
他感受到了环绕在他身边的幽怨气息。
张嘉贞心怀幽怨他能明白,除了他还有谁呢
李隆基借着余光看向张说。
此时李隆基开始思考把张嘉贞调回长安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他和张说像是八字不合,两个人放在一块就像是把两个炮仗放在一个桶里。
先前张嘉贞为宰相的时候,两个人就不合,现在看来这份不合只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已经波及到他了。
可怕。
天幕结束就回被窝偷偷背大臣的名册去。
不管近的远的,大官儿还是小官儿,都要背下来。
他决不能让天幕再因为此事笑话他第一次了
现在这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事情,被天幕大肆宣扬之后,大家都知道了。
李隆基习惯了背刺,但还没有习惯丢人。
此时,远离长安的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头顶上的天幕,表情和内心都十分复杂。
原来他和宰相之位距离如此近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