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遥不可及的东西被天幕说的像是唾手可得一般。
调任诏书都已下好了。
若是这封诏书真的送到他的手下,陛下是否会因为皇帝之令不可朝令夕改,而就将错就错呢
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
调令终究没有到他的手中,而这事情也不过是千年之后天幕随口一说的乌龙事件。
既能出这样的诏令,是不是也就说明,陛下将自己和张嘉贞给弄混了。
不,说不准陛下确实没有记住过。
此时,离长安更远的地方,有第三个人,从头到脚开始冒着幽怨的气息。
这个节度使他是一天都当不下去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之中也能发现,若果不经常在皇上面前刷存在感,那用不了多久,连姓名都会被皇帝给忘记。那究竟是为什么,让张嘉贞在一众地方官中脱颖而出,让李隆基深夜想到了他,并且连夜下了诏书呢这就要讲到了贯穿张嘉贞一生的两个字了,自信。
张嘉贞自信就俩字,但伴随了我的一声。
不是吧,他没什么能力还这么自信啊
没评上四大贤相,宋璟都比不上,怎么会这么自信呢
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靠自信获得了宰相的位置。
搞快点,让我听听他是怎么自信的。
张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脸上带着兴味,手上的笔都准备好了。
快,让我也听听,是怎么自信的。
不出所料的话,天幕要讲笑话了,这后人的言论走向,对着张嘉贞不是怎么认可啊。
让他把张嘉贞的自信和后人的评价都记下来。
他看张嘉贞自从天幕出现就不在状态,想必也没有记笔记。
无妨,他记了。
等着天幕结束,就誊抄一份,作为张嘉贞的上任贺礼。
他定然喜欢。
李隆基感受到张嘉贞的幽怨不在他的脑袋上盘旋了,于是放下心来去瞅他。
天幕说的挺对的,张嘉贞确实自信。
这是好事儿啊,这是大唐的自信,身在大唐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应该有这份自信
而唯独张嘉贞,自信而不自知。
自信
他真的有吗
天幕说的是他吗他感觉跟他自己对应不太上啊
明明他勤勤恳恳为政,团结兄弟,重感情又义气。
这还是开元六年的时候,张嘉贞被举报了,举报的理由的贪污。
迷迷瞪瞪的张嘉贞听到贪污两个字,登时就坐直了。
吓精神了。
贪污,这可不兴乱讲了啊,开元六年那次的贪污是被污蔑的,后来经过调查,也确实还他一个清白了。
天幕怎么把这件事扯出来
不会史册记载歪曲事实了吧
这怎么能胡乱记载
张说听到贪污两个字也兴奋起来,但想起了开元六年。
开元六年都过去多久了,那会没治罪,在线也不会治罪。
天幕最是公正,没贪污就是没贪污。
张说有几分意兴阑珊,也有几分张嘉贞居然真的不贪污的遗憾。
后又在心里安慰自己,无妨,张嘉贞不贪,但他的弟弟贪啊。
李隆基听到这件事情后,当即就派人去调查了。最后调查的结果是,张嘉贞是被污蔑的,他的的确确,没有贪污。李隆基十分生气,当他是傻子是吧随便诬告他就会定张嘉贞的罪于是李隆基准备下令严惩诬告者。
张嘉贞于是劝谏道,陛下实在不必因为此来治他的罪。我一身清白,被告也是无妨,陛下明察秋毫,总能还给我一个清白。但如果陛下因为这件小事治诬告者的罪,那下次若真有人发现了贪污事件,为保全自己,也不再敢说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陛下要为整个国家考虑,要为整个朝堂的风气考虑啊
张说眉头一皱。
莫非他猜错了
这走向,是要夸张嘉贞的节奏啊
这可不兴乱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