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开夸
对于他们家陛下的这点小要求,又怎么能吝啬夸赞之语呢。
尤其是,天幕还在介绍的时候放出了舆图,看着代表他大唐的红色渐渐蔓延开来,又怎么可能不发自内心地感到激动呢,这种表扬之语,都不需要深想,顿时已然涌到了嘴边。
作为大唐知名杰克苏本苏,是每次翻开历史书都怀疑这人偷偷开挂的程度。
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八年,正值隋朝蒸蒸日上之机,如果不出什么天大的乱子,李世民应当是与皇位无缘的,虽然不出所料的出了天大的乱子。
杨坚
谢邀,本人已诚心吐血。
但所谓剧本逆天便正在于此,如果说,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要不是因为还有个皇帝的名头,不说一无是处吧,也只能说泯然众人矣。
而我们二凤陛下,显然不在此列。
作为贵胄之后,从小受尽宠爱,张扬又骄傲的“太原公子”,李世民之所以光耀华夏史册,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是唐太宗,而是因为唐太宗是他。
即便不做皇帝,他也绝对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闯出另一番天地来。
尤其是他引以为傲的军事才能。
管理员也曾经在点评皇帝们的军事才能之时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这是对二凤本人军事才能至高无上的认可。
不想当将军的皇帝不是好皇帝。何况咱二凤还真当过将军呢。
都怪唐太宗这个名号太响亮了,害得很多人都忘了,谁还不是个少年将军来着。
许多皇帝感觉自己的膝盖狠狠中了一箭。
这是在内涵他们吧,绝对是
还有,他们怎么就泯然众人矣了
李世民终于悟了。
原来,直白的夸奖才最让人快乐啊
尤其是还是来自后人的盖棺定论,这就更让他精神抖擞了。
仍旧是秦王的李世民甚至觉得即将要面对的来自亲爹和亲哥的那些刀枪剑雨都不算什么了,洒洒水而已啦。
一点难过都没有了呢,甚至想早点开启快乐的皇帝生涯。
搞不好还能多攒点钱去打仗呢。
大业十一年秋,隋炀帝被突厥军队困于雁门,李世民响应招募前去救援,正是因为采纳了李世民所献之计,也即敲锣打鼓扩大军容,让突厥军队误以为隋大军将至,仓皇而逃,遂成功为隋炀帝解围,第一次在史书之中体现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与谋略能力。
时年,李世民年方十七岁。
隋炀帝也因此跟着一起进了唐书,都是一家人啦,换个朝代的史书进进问题也不大。
想起当年的往事,李世民也忍不住唏嘘。
至少在那个时候,他确实只有一腔报国之心,解救隋帝于危急之中。
谁知道世事竟然如此变迁,关键变迁得还如此迅急呢。
想到当初隋炀帝登基之时的隋朝,又想到大业末年狼烟遍地,血流成河的隋朝,李世民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所以他大唐一定要吸取隋亡的教训才是。
杨广那样的好大喜功,可万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