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他不承认自己是为了夸赞记功,但是意会一下嘛,没有这意思才有鬼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如果唐玄宗早死个二三十年,相信李白诗作中的那些对于玄宗的正面描写或许会更出名一些吧。
唐明皇李隆基
这该死的天幕,又在咒朕早死了
可恶
而饱经了安史之乱离散之苦,看着满目疮痍的,好似再也回不去的那个大唐而忍不住饱含热泪的大唐臣民们
没有很想诋毁曾经奉若神明的圣天子的意思,就是觉得天幕这话好像该死的有几分道理。
而既然参与宫廷宴饮,又怎么可能没有与盛世大唐那朵耀眼的牡丹花不期而遇呢
李白于供奉翰林期间为公务而作之诗之中,最为出名的清平调三首,更是将杨贵妃之美艳灼目写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为有名的那句当然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时隔千年,倩影永存,是诗句之中永远不会凋零的盛世之花。
但是可别忘了在第二首之中的那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啊。
总有不解风情的人说李白这是讽刺杨贵妃。对此,我只想说一句,人家明明就是在夸杨贵妃嘛
这叫生动形象地运用了对比拉踩的手法,反衬了杨贵妃的美貌,确信。
正担任供奉翰林的李白
啊这个,就是想到了就这么写了啊。
他写到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想要表达的感情诶。
哪个好人家的人写诗之前还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啊,当然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咯。
不然多匠气啊。
再说了,谁拉踩赵飞燕了,天幕你不要信口污蔑他清白
那不是因为汉宫飞燕是故去的人了嘛,当然只能可怜倚新妆了嘛,嗯,没错,正是如此。
赵飞燕一时无言以对。
为什么不管是讽刺还是借自己描写当超过贵妃的美丽,受伤的只有她呢
这真的合理吗
这个世界跟她一起毁灭算了。
再说了,就以李白那种疏放的风格,大概率不会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尤其还是在诗里。
总而言之,飞燕玉环,那绝对是当朝人先动的手。
不过嘛,美女姐姐一起
贴贴又怎么了
杨玉环
赵飞燕
嗯,这话说的好像也没毛病。
跟漂亮的姐妹一起被放在一起,那确实还是赏心悦目的。
如果不是经常要被一起拿出来泼脏水就更好了。
与赵飞燕一样,实际上,杨玉环是否是杨贵妃的真名还有待考证。旧唐书,哪怕是新唐书,甚至是资治通鉴呢,对于杨贵妃的本名都没有记载。
这个家喻户晓,被后世广泛沿用的杨玉环之名的来源,乃是杨贵妃去世一百多年之后成书的唐代郑处诲编纂的明皇杂录,其提到“杨贵妃小字玉环”。
出生得晚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好处的。
与因为没有任何资料只能胡编乱造的飞燕外传不同,明皇杂录属于是唐宋时兴起的一种史料笔记类文体,虽然真实性也待考证,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中记载的一些轶闻琐事,也可以供我们新的参考视角。
因此杨玉环之名,拥有一定的可信度,至少杨贵妃的名字中应该含有“杨玉”二字,应是有极大概率的。
不过嘛,就算是假的,说的人多了,也变成了真的了。
比如我们的赵昭仪是吧,从香艳小说中喜提赵合德之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