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居然还说自己励精图治,一向引以为傲,颇为自得,认为建立了前人都未曾建立的不世盛世的开元之治并非真正的盛世华章。
这他如何能忍
简直是满口胡言
主要还是恼羞成怒。
但无人在意。
有识之士自然对于隐藏的危机心心念念,虚与委蛇之人在听到“盛世腰斩”的时候早就在为自己寻后路了。
因为正是自开元时期起,府兵制赖以生存的均田制遭到了破坏。由于剩下可供授予的土地的不足导致政府难以进行还授,但是却仍旧向没有收到足额授田的农民收取足额赋税,导致唐王朝“府库虽丰,闾阎困矣”。
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自然也随之崩溃。没有人会愿意在得不到足额授田的时候负担起繁重的赋税之后还要额外进行免费兵役。
实际上,自开元十年起,唐玄宗便已经在张说的建议下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度了。
因为缺乏兵源,而自高宗后期以来从未停歇的边疆矛盾致使唐王朝不得不率先补充屯据在边陲的兵力,因而中央十六卫也形同虚设,慢慢便呈现出外重内轻的局面。
这些危机虽然确实会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如果统治者能够拥有一颗清醒敏锐的头脑,或者说,如果唐玄宗真的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看到此等危机之后如果加以妥善的处理,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挽回颓势,毕竟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嘛。
但是唐王朝如此不符合规律的跳楼机般的下坠,那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毕竟这玩意,保守一点说,唐玄宗本人是要承担至少百分之九十的责任的。
随着天幕每多说一点,李世民的脸色就更阴沉一些。
外重内轻
这是多么危险的局面你李隆基知道还是不知道啊
二凤无能狂怒。
恨不能自己跑到那什么开元朝一脚把李隆基踹下来自己上。
不过
连这个开元盛世都已经暗藏如此严重的危机了,盛世腰斩该是
怎么个情况李世民简直不敢想象。
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逃避心态。
不是很想往下听了。
这血气噌噌噌就上来啊。
唐玄宗作为皇帝,其实是有两个比较致命的短板的,其一是他不太会自己从底层挖掘人才。他的用人质量纯靠能被他看到眼里去的那些人的自觉以及普遍优秀程度。
这一点,从他开元年间任用丞相的质量之参差便可见一斑。
实际上,开元前期的大部分名臣,是武则天时期便已经开始活跃在政坛之上的那一批人,并不能算是唐玄宗本人的眼光犀利,只是尚还有点理智的皇帝能够将这些已经冒头的名臣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绛曾言“武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
唐德宗时期的宰相陆贽也认为武后有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这其中的累朝,自然有开元朝。
毕竟开元明相中如姚崇、宋璟,张说等人,都属其列。
虽然很想给自家王朝的玄宗陛下挽一下尊。
李绛欲言又止,陆贽沉默无言。
嗯
可是那他们自己说的其实也是大实话。
这个嘛,那个嘛
确信,如果玄宗陛下能够一直将合适的已发掘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自然也是一位了不得的明君。
确信。
虽然他没有,看起来也不太能。
武则天则是非常真情实感地冷哼一声。
还当那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能有多大的本事,有些怀疑前后反差过大不会是自己得了失心疯了那点疑虑最终是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