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到这一批人才陆续凋零之后,看看唐玄宗的宰执质量吧。我的天啊,李林甫,杨国忠。只能说,一个比一个炸裂。
当然了,自身眼光不够犀利只是一部分原因。
毕竟“虚心纳谏”的二凤那是这么好学的吗就二凤不也天天被魏征气得跳脚吗
李隆基哪里有这定力。
谏言哪里有谄媚之言顺耳
自开元末年,努力学习了唐太宗二二十年的唐玄宗终于受不了了,果断开始放飞自我。
什么节俭,什么纳谏,都见鬼去吧。
唐玄宗看到自己府库如此丰盈,哪里还看得到民间的危机,早就跟个膨胀的气球一样自满了。
认为国家这么富裕,正是他可以大肆挥霍的时候,天下无复可忧啦,于是专以声色自娱,将政事悉数交付李林甫。
李世民
李世民
李二凤不能理解,李二凤大为震撼。
你小子看看治下的百姓再跟他说一遍。
而且国家府库富裕了也不是给你大肆挥霍的啊
你一个皇帝专以声色自娱,把政务全交给丞相这事有多离谱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杨玉环则面无表情。
如果不是圣人年纪上来之后专以声色自娱,她至于会出现在这深宫之中吗
有这折腾的时间,好好处理一下朝政不好吗
还能让她保留几分昔日对于那位“圣天子”的敬仰。
反正现在是一分也不剩下了。
既然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李隆基的第二个短板了。
他真的就是有一种对于自己的迷之自信。
他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天降猛男,绝不会翻车的那种。并且真诚地任人唯亲之后还认为别人都是被自己玩弄于鼓掌的弱智与仆从。
就
其实有时间可以多照照镜子的。
杨玉环抿了抿嘴,但还是实在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天幕这是在内涵圣人不自量力么
但
没错,圣人的确如此自大。
只是她原本以为以圣人之遮天蔽日的权势,想来也当有些资本。
只是没想到
李林甫为相之后,在朝内打压异己,在外担心儒将入朝为相,因而专门提拔蕃将,致使唐朝朝廷内部人人自危,言路也渐渐断绝,哪有人有这时间研究什么均田制,研究什么府兵制啊
而这混乱的朝局已经为唐王朝敲响了警钟。
但唐玄宗显然是个聋子。
这一切,早在杨贵妃入宫之前,便已经悄然发生,只是还没有到达临界而已,你们那些文人怎么好意思把锅都扣在杨贵妃头上的
虽然已经知道长恨歌中玄宗与贵妃的故事纯属虚构了,但是还是忍不住加持了些许对于贵妃的惋惜的滤镜。
天幕再如此一说,他们便是再不通事理,也能明白这不是杨贵妃的问题,一时之间义愤填膺。
没错
瞧见那边那个书生了吗
一天到晚的,就知道造谣,早看他不顺眼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