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幕之前就已经提过,他大明的吏治腐败那是非常严重的,可是如今当他真的听到具体的种种腐败行为的时候,仍旧愤怒不已。
难道是他治理贪官污吏的手段还不够狠辣吗
一定是后世的那些子孙没有学会祖宗我的手腕和精髓
不过说来也颇有意思,虽然在明朝,纲常伦理发展到了顶峰,自宋之后,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深刻铭入儒家学说之中,但是这些却好像并没有妨碍明朝大臣将领前赴后继投降的热情,最多就是在思想上多挣扎了那么一两秒罢了。
所以果然是只有女子被迫守贞,最受伤的事件达成是吗
但是洪承畴的投降,对于明朝而言,也算是一记重击。
不得不说,虽然崇祯上位之时明王朝已然是强弩之末,但是他本人刚愎自用和猜忌多疑的性格显然也是为明亡添了一把柴火的,并不能完全将其责任推卸给旁人。
不过作为深闺后宫长大的皇帝,又处于王朝末年,不出雄主,也并不是多么令人意外的故事。
明朝的士大夫们听到天幕如此之说,自然是愤愤不平。
什么叫他们不过是多挣扎了那么一两秒。
忠君爱国那是自然要忠君爱国的。
不过皇帝显然也没把他们当回事,这忠什么君,爱什么国自然还有些商榷的余地在的嘛。
怎么能质疑他们的儒学水平
再说了,投降之人他们不是都已经辱骂过了吗都是个人行为,不要上升群体嘛。
都是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甘堕落,与自己何干
什么你问他会不会投降。
那这怎么能直说呢,不懂礼数
纵然天幕百转千回,甚至有些婉转,但是言语之中的讽刺与批判朱由检读了这么多年书当然还是能听得一清一楚的。
他什么时候刚愎自用,暴躁多疑了
难道不都是那些臣子们自己总是做出一些犯上作乱,悖君叛国之事来吗他有所怀疑,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松锦之战失败之后,山海关之外,只有宁远城还在明王朝的统治之下,明朝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日薄西山已然是时间问题了。
但毕竟这还没彻底完蛋,虽然辽东所剩兵力不过几万残兵,但对于当时的明王朝而言,也算是所剩不多的最后兵源,而代替洪承畴率领辽东兵马的,正是时年三十一岁的吴三桂。
可以说,也许命运的齿轮注定了这两个人人生的转折点都发生在这一年吧。
是了,险些给忘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另一个主角好似是吴三桂来着。
且让他们听听这个吴三桂又有什么故事吧,竟然能成为这个故事之中唯一一个不是皇帝的男主角
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前朝众人表示,这个故事的风味一定与众不同。
毕竟都不是后妃皇帝的了,总不能还来什么残害皇嗣,奢侈荒淫那一套吧。
说出来也没有人会信啊。
让他们看看,你们还有什么类型的脏水要往人家小姑娘身上泼。
哪怕是歌妓,也不能胡乱攀咬人,乱定罪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