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物理(八)(1 / 4)

扶苏没有打仗的机会,实际上他们还有釜底抽薪的手段,就是让嬴政自己去打仗,扶苏留家里看家。

不过,自从知道嬴政活不过刘邦之后,他们就有些抗拒嬴政出行的事情了。

毕竟,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要是没了,这群人是真的会发疯。

李斯对嬴政是忠心的,这种忠心建立在嬴政活着的时候,在他心里的排行,差不多会是嬴政第一,他第二,儿子那些都得靠后排了,但是嬴政死了,他自己就顺位上去了。

像李斯这样的人,在大秦不在少数。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七国各有特色,但是秦国在里面,就像是一个纯血战士闯进了文人、剑客的交流圈子,最初甚至有人觉得秦国是蛮夷之邦。

就连李斯也说过“士不产于秦”,意思就是那些文人墨客、谋臣学者,不是本土的秦国人。

这是他在谏逐客书中所言,写这份谏言的背景,是我们都熟知的“郑国渠事件”。

郑国给秦修郑国渠,他是个有真材实料的治水能人,郑国渠本身也修的很好,虽然郑国渠现在已经被废弃了。

当然,这不怪郑国渠,实在是黄河母亲的脾气比较莫测,在刘彻时期就又泥沙堵塞问题了,白公提出在郑国渠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再修一条水渠,就是现在的白渠。就连白渠也经过了废弃、重建、废弃、重建这个步骤,现在应该是废弃了。

不过这条曾经是“嬴政、刘彻史诗级合作项目之一”的郑国渠,在秦朝也是给大家伙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毕竟旱灾、洪涝在古代堪比核武器,百姓存活率基地,优秀的水利工程是极佳的利民措施。

如果,郑国没被秦国发现他的动机不纯的话。那么甚至会是个君臣相和的故事,但是被发现了,这位水利专家甚至一度遇见了职场危机。

他作为一个韩派来的,试图用修水渠的政策“疲秦”从而无力攻打韩的这么一位水工,原本是会被叛国罪处死的,正是李斯用这些话劝了下来。

李斯说,大秦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来到大秦之后,会忠于王上。

嬴政听了李斯的劝,没有把来秦国的他国能人都赶出去,李斯这个楚国人也得以留在大秦,最终成为大秦的丞相。

大秦没有人才,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培养人才的良好渠道,缺乏底蕴一回事,本身也不注重是另一回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七国的实力都不俗,如果不是大秦专注武力值上的发育,也没机会打败六国。

而李斯这些外来的能人,对大秦的归属感,最初建立的点,应当也是有雄才大略的嬴政能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宏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在嬴政并没有因为韩的“间谍”而耿耿于怀,而是从谏如流,依旧愿意相信他们这些“外国”的能臣,也没有穿小鞋之类的,一视同仁地对待。

这让愿意留下来的人不说是愿意为了嬴政肝脑涂地吧,怎么也是是忠诚度极高,虽然是特定接收人是嬴政的忠诚。

原本也没有这么强烈的和匈奴一决高下的心,实在是,在他们知道嬴政有很大概率会早死的时候,就很想找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过严密的分析,有可能是吃丹药吃过头了,导致身体的亏空,于是身体强健如嬴政也短寿了。

这就是他们在睁眼说瞎话了,毕竟战国时期的人均寿命只有31岁,嬴政十三岁即位,差不多是现在刚上初中的水准,到了二十三岁,我们大学毕业的年纪,他就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政哥虽然死的仓促了些,但是五十岁已经不短了,就是如果真的能长生,就再好不过了。

从政哥这个业绩来看,十年统一六国,再多给一段时间,未必不能比元朝更生猛。

好消息是,现在的政哥还算年轻,三十多岁,也算风华正茂,想做什么都还来得及。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