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分析出来了丹药这方面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放任自流。他们已经再次去踩了一下徐福,保证这个人以后即使科研搞好了,也没有机会到嬴政的面前妖言惑众了。
那赵高更是,就算嬴政可以原谅他,其他人都原谅不了了。
李斯手里还捏着赵高想扶持胡亥,插手皇室继承权的时期,他准备这次如果陛下同意去攻打匈奴,花点心思也得把这个人从宫殿内弄出去。
以大战的名义,实则把这个大秦的祸害给处理掉。
而除了丹药,另一个问题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刺客。
六国余孽直到现在都没有死心,一直在派刺客来谋害陛下。
而陛下又有巡视疆土的习惯,不巡视也不行,国土面积变大,除了藏在暗处的、试图复国的六国余孽,还有很多心思浮动的,想要惹起动乱,乘机浑水摸鱼的人。
嬴政的巡视,一方面是安心,安了想要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大秦人们的心,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他来镇压宵小。
当然,纵观历史,也很少有被困在皇宫的皇帝,大家都会去避暑、去东游、去南巡,去各种地方,呆在皇宫的时间并不算多。
但是皇宫确实比外面安全很多,像是荆轲这种,所以大家都猜测,如果出什么意外的话,会是在路上丧生。
嬴政本人十分无语,他什么风浪没见过
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把他当大王,像是会悄悄死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一样。
如果他真的这么容易死掉,早在赵国当质子的时候,就活不下来了。
真是小题大做。
要嬴政说,也就是那个自己吃丹药吃过头了,碰见个小病就没了,他现在什么都不吃,还活不过那个嬴政
“行了行了,别在我面前刷宝了,有时间还是看看天书讲的,大秦很需要。”
嬴政把扶苏的脑袋转向天上,天书讲的内容比他们研究出来的有用多了。
说实话,比他们研究出来的要更加实用多了。
不光是秦,其他的地方也缺个正经选拔人的渠道。
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演变到了东周成了求贤纳士,用各种渠道养门客。
就像是刘邦想要去投信陵君一样,信陵君广招门客,就像是现在发招聘广告一样。
而这些制度到了秦国,实际上是被商鞅优化了,优化成了军功制度,但是有武官也得有文官。
后来啊,秦朝官员的选任变成了荐举制。
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和萧何商量的原因,他想当合法合规的泗水亭长,是需要经过保举之后,才能任职。
不过,保举和被保举的人是不能有太过紧密的关联的,如果被保举的人有罪,那么也会连累到保举的人。
还有李斯,一开始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门客三千倒也不完全是吹嘘,里面有真材实料的也有,吕不韦也是个比较给力的“hr”,之后举荐李斯当了嬴政的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