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还是法家当道的时候,对于儒家的思想那是极为不认可,一听天幕批儒家,那是连忙幸灾乐祸的让在朝为官的法家弟子落井下石,其中联系李斯最频繁。
但李斯在仔细思考了关于董仲舒的学说后,却佩服的说出了“虽无益于法治,但于治理人民巩固皇权却是十分有益。”
能当上大家的都不是傻子,取长补短补充完善自家学说,这正是学派不断进步的表现。
因此在思考完之后,面对陛下询问自己如何看这套学说时,李斯如实禀告,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不比以前在陛下心里的地位,这时候比起自家学说,更该的是站在陛下的角度思考,什么有利于陛下用什么。
只有获得陛下的赞许,之后学派才能有不断出头的日子,同时将自己对于治国思想修改整理,陈上给陛下。
其中有一条正是改自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这条对于愚民真的非常好用。
但看了一眼后,直接被嬴政给否了,这或许很好用,但嬴政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让一个不知所谓的神凌驾在他的头上。
他用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掌握众生,执掌天下,他是自己的主宰,何须鬼神授权柄。
无独有偶在法家像落井下石后世儒家的时候,秦时的儒家也忧心忡忡,因为董仲舒言论也是有违儒家的一些思想,虽然他经过包装大体还是儒家的中心,但其传达出来的君权至上的思想却相当的不妙。
在亚圣孟子的言论中,因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董仲舒的言论,却有违圣人之言,给君王带来了极大的权利只怕不妥。
董仲舒本人会不知道这套说法的缺陷吗
他当然知道,所以他以天人感应,约束君王,让君王修德爱民,只是现在看来他似乎失败了。
董仲舒苦笑,虽然不知道后世发生了什么,但他已经能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了,不然后世的仙人说到坑害百姓忠良时,人间奇行种君王时痛惜。
果然下一秒,天幕就点到他了。
以小见大,从儒家的德中就能看出,儒家对于道德的看中是要凌驾于法律之上的。
这好吗
或许对于达官显贵是好的,因为他们拥有权势,包庇自家人的时候可以用情之一字开脱。
但对于普通百姓好吗
大约是不好地。
因为普通百姓显然没有什么抗风险的能力,法律的缺失会让人们的行为准则缺失。
打个比方,如果一位父亲杀了人,他的儿子却不告发,在被发现后,甚至因为这种行为而受到了嘉奖,那么大家就会争相效仿,日子久了甚至会演变成一个村子的人互相包庇。
因为在古时,一个村多是同姓、同宗之人,出去走一圈那个不是沾亲带故,一个石头砸下去,伤的原来是自家二大爷,这种时候死去的人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因为无人告发。
同理也可以延伸到官场,政治上面,说是以德治国。
但天下能有几个真君子,如果天下都是真君子,那那些君子就不该出名,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正因为缺少才会宣扬。
儒家学说希望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修德之路,让人们自发遵守道德,可这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是不现实的,人都有贪新,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