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用人的确是不拘一格。在这上面,他有着强烈的自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夸再多夸一点
想听。
赢政心里都酸得冒泡了,看看人家这济济的人才
当然了,他文也有李斯,武也有蒙恬王翦,但作为一个帝王,谁会嫌弃自己朝中的人才多呢
而且,仙画还没怎么夸过他大秦的人才呢。
他面无表情,实则心里酸得冒起了泡泡。
李世民不酸。
他笑呵呵的看着众臣武帝用人的确大胆独到身边不少治世之能臣。不过,朕的大唐也不差,众卿家必定也能如汉武群臣一般,青史留名”
汉武帝有他们,而他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该知足了。
众老臣们被李二凤感动得泪水连连,连忙躬身“陛下乃不世之明君,我等愿为大唐为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一时之间执手相看泪眼,肉麻兮兮。
李世民也在心中想,看来后世所说的科学思维与实验也有关系。那赵过,即使只是
种田也知道先试验,看来,朝廷的政策也应如是。
有的时候,贸然推广下去只会收获到与自己想要的相反的结果。
李二凤不知,受仙画的潜移默化,他已经琢磨到了一点科学思维的内在本质。
可惜的是,赵过没有著作留下来,要等到西汉后期的汜胜之,编著了汜胜之书,才有了华豆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农业典籍。
汜胜之的生平在史料中没什么记载,只知道他在汉成帝时期任议郎一职,然后在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他在工作中可能有所感悟,于是就将自己的所得和民间的一些优秀经验包括什么时候耕田、什么时候收种、留种、育种,以及如何积肥等等一些十分详细的技术经验,汇编在一起,这就是汜胜之书。
这上面的优秀经验,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都还在被人不停的引用。它也与后世的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一起被称之为华夏古代四大农书。2
西汉。
汇胜之正在自己家中的书房里奋笔疾书。
妻子送来点心,看他清瘦的身体很是心疼你说你,人家当议良的天天待在官舍里,就你,愿意往田里跑,晒黑了不少,成天累得要命,也不知道图什么。
汜胜之笑道“我只是看着瘦,但实际身体可比那些成天久坐的好多了。”
妻子将点心放下来,还是有些不满“儿子从官学中回来,都说别人笑话他父亲是个田舍郎。”
汜胜之不以为意田舍郎就田舍郎。这等瞧不起农人的人,叫他少与之来往。
妻子还想说,正好仙画开始了,她索性找了座位坐下,和沼胜之一起观看起来。
然后就看到这一段。
她不可思议的转过头来“这上面不会说的是你吧”
她当然知道自己夫君这段时间正在编著农书。一开始的时候是觉得很不靠谱,农书有几个人会看如今士人们都看不起农人,轻易不会下田。说不得,这农书只会浪费家中笔墨。
但,夫君居然靠这个青史留名了
汜胜之哈哈大笑你看,田舍郎也是有田舍郎的好处的
他更好奇的是,不知道和自己的
农书并列的其他几本写了些什么内容耕作之法是不是在后期还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