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不听劝谏的‘狂野’李二凤(4 / 10)

这话他从当年于市井中听过,是疯子的意思。

无凭无据为何说他是癫狂

但实际上他心里也没谱,不知道未来到底做了事情,但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自觉自己绝不是疯子。

仙幕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一下子就放出来相关的介绍。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到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备受瞩目与推崇的这些年,李承乾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皇太子。「6」

众臣子认同,包括现在来看李承乾这个太子,也不失为守成之君。

所以他们才不怎么认同仙幕的观点,他们不太认为太子真的是失德之君。

但贞观十三年年岁既增,足疾出现,李承乾就开始叛逆。

是即使唐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让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与李承乾谈经论道也无用的叛逆。「7」

对于李承乾在贞观十年后的变化,史学界有种说法是

适合唐太宗的谈经论道方式不见得适合李承乾。

李世民时期,勇于进谏的臣子很多,甚至臣子们以谏言被皇帝采纳为荣。

他们谏言语言犀利,有理有据,势把皇帝和储君往尧舜禹这三个圣君靠拢。

言语犀利的严苛程度与日俱增。

但适合自信李世民的方法不见得适应李承乾。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谏臣一个赛一个凶狠锋利的进谏只能让叛逆的李承乾在沉默中变态。

魏征、房玄龄、马周都在仙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一开始他们还不理解仙幕为何说适合唐太宗的方式不见得适合李承乾。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三个特别被点出名的人更是不服气。

但当他们从外来视角看到仙幕展示的进谏之后,他们终于懂得了仙幕为何会说这种话

懂得了为何说这种进谏方式不适合李承乾。

他们看到臣子们对太子的进谏。

细看之下,此种进谏方式与对他们陛下的进谏没有什么不同。

但当仙幕展示出李承乾这个太子对谏言的反应,却可以看出,这种方式不适合李承乾。

李世民这个皇帝从十七岁起就是举世闻名的人杰,内心自信强大无比,面对臣子们的谏言是由上至下进行采纳,是上位者的采纳。

但太子则不然,他太弱了。

不是身体上的弱。

而是气势上的弱。

是没有实绩撑起来的气势上的弱。

而臣子们又太强了,是有建国功绩撑起来的强,是从龙之功撑起来的强,是经过太宗虚心纳谏操作下气势上的强。

强势的臣子们对弱势的太子处处进谏,虽然对太宗也是这种方式,但太子对此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患足疾前虽然每每黯然,但还是能做到虚心纳谏,但患足疾后或许是什么心底上产生了什么变化,太子对谏言的态度大变。

偏激,钻牛角尖。

作为一个平等宠溺每一个孩子的父亲,李世民跳出旧时的牢笼,看懂了这种变化。

他的太子觉得这种谏言不再是良言苦口,而是一种打压,来自实权臣子的打压,是对他这个太子的不满。

太子,变成了自卑的太子。

李世民的脸色比李承乾更白了。

他没想到未来是如此沉重。

实际上太子所听的这些谏言,他都听过,臣子们的言辞甚至比给太子的言辞更为激烈。

贞观四年他欲修洛阳宫以备巡奉,甚至被张玄素比阿房成,秦人散比袭亡隋之弊,不如隋炀帝,但最后他的做法是停止修洛阳宫的劳役甚至还赏赐张玄素。「8」

太子不似他。

李世民心涩涩地疼。

但就是因为太子不似他,现在李世民看到仙幕展示出来的谏言,突然觉得这些以往看似很正常的谏言,变成了一个个压垮太子的大石。

面目可憎。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