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个谁也”
众人齐齐惊呼,每惊呼一声李承乾的脸色就白了一瞬。
他有种感觉。
完了,一切都完了。
“太子,为何会如此”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目光,尤其陌生。
对他而言,足疾是小,耽于享乐,狎昵小人,嬉戏过度,漫游无度是大。「12」
但刺杀臣子更大。
一国之主派人刺杀进谏大臣,最后让臣子百般逃命,还是依靠刺客不忍才活下去。
不要说什么根本就没有的虚心纳谏和知人善任了,这代表着一国之主毫无容人之量。
不可抑制的,李世民心底浮现出淡淡的失望。
对自己,对嫡长子。
李承乾苍白着脸,想学李泰一样往长孙氏身后躲,但长孙氏身后已有李泰,且他是太子,怎能做这种怯懦之事。
李承乾呆立原地,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为何未来的他会如此做。
他苍白着脸摇头“儿臣”
“不知。”
他不知未来的自己为何会如此作为。
他虽喜享乐,但应该做不出来狎昵突厥小人,刺杀能臣之事才对。
李承乾有种被世界丢弃的孤独感。
即使长孙皇后和李治一左一右牵着他的手,也没有缓解。
他被抛弃了。
他觉得他这这个储君,做到头了。
其他臣子其实也很莫名其妙。
太子虽不似太宗陛下一样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圣君,但也是守成之君,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太子听断,太子表现得颇识大体,甚至居守监国也无明显错处。怎么年岁增长竟越发好声色,慢游无度。「13」
太子未来怎会如此荒谬
史学界有第三种说法是贞观十三年之后的李承乾和贞观十三年之前的李承乾在史料中有如此大的性格差异,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应当负起一部分责任。
因为二凤这个老父亲的所作所为,让李承乾变成了一个丧失安全感,想努力争夺父亲宠爱的小作精。
作天作地破罐子破摔,在发泄情绪。
第三种说法,完全打破了众人的认知。
众人“”
“小作精”
小作精这个意思他们不懂,但是争夺父亲宠爱,破罐子破摔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二凤这个老父亲的所作所为得负起一部分责任这句话,他们也听懂了。
听懂了仙幕意思的众人,齐齐转头,看向父亲本人。
“所以”
“是”
“陛下未来做了什么事情”
第三个原因的答案显而易见。
仅凭仙幕只言片语了解未来的李承乾随着众人的目光看向李世民。
即使心如溺水般几乎窒息,脑袋中也不由的冒出问号“”
小作精
所以不是未来的他年岁既长爆发出他不知道的恶行,而是有外因驱动。
而这个外因的源头,正是
他的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