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看着也不是多识字的样子,但是大诰有图画,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能结合图画猜一猜什么意思。
刘彻还在奇怪百姓怎么这么耐心学法律,还是说后世法律严苛百姓不得不学
“交税了交税了”
一位凶神恶煞的地方官带着两个小吏来村里催收,村民上前质问“我们今年的税明明已经交了,哪里又来什么税”
“老太爷要过寿,你们就要交过寿的税”地方官理直气壮压榨村民。
刘彻本以为,要上演一出学过法律的老百姓用法律回击地方官,还在摇头说着是无用功,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是毫无势力的百姓。
谁知下一秒,村民根本不跟官吏讲什么法律,一番纠缠不清后,一村人合伙,你从家里拿麻绳,他从家里拿红布,最后还拿一本大诰。
在一村人的合伙下,把官吏全给绑了起来,然后用红布捧着大诰顶在头上,朝京城走去,气势比官吏还嚣张
“狗官,看你再欺压乡里,我去找皇上为我们平冤”
刘彻目瞪口呆
天幕里的官吏在骂“刁民”,天幕外的刘彻也很想骂一声刁民。
这么野蛮,这是要造反吗
可是看说要去找皇帝告状,又不像。
还好天幕解释了
大诰是一套类似图画书的大明律普法书,它里面用各种故事给百姓讲述大明法律允许做和不允许做得事,平时百姓没有事情做时拿出来当故事书看也可以打发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规定,如果百姓遇到了冤情和狗官,可以把官员绑起来,百姓头顶大诰上京伸冤。
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让百姓人人家里珍藏一本大诰,实实在在地愿意去看去学习,也让官员被约束不敢太过徇私枉法。
各朝各代要鼓励生产,还不如像朱元璋一样,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本人封赏扬名,然后画成故事传扬出去,刺激更多人去生产和创新,进行良性循环
难得被夸奖的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没错,他出生底层,他最懂老百姓的心思。
什么荣耀家族,荣耀乡里,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
百姓试错成本低,能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能让自己多一条活路、让自己活得更好,才会主动去接受去学习。
他听着天幕上讲述的用实在的封赏和名字来刺激生产创新,不由地看向大臣们。
大臣们被朱元璋最近的阴晴不定吓得不轻,一个个被看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却不知朱元璋根本没想他们,而是在想大臣们家中
的女眷。
小小的物资封赏对百姓有用,
但是对已经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宦人家的确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富贵人家喜欢什么
名。
假如某位富贵人家的女眷也做出新式纺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