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隋末农民起义的起义军头领质量也很高,人才济济,对比之下,皇室质量显得更差了。
杨坚差点直接气晕过去。
他的儿子们这么差,连农民起义军的质量都比不过吗
独孤皇后快速掐住杨坚的虎口处,硬生生把他痛醒过来。
“那罗延,不能晕,不能晕,天幕还在继续说。”
一向强硬的独孤皇后听到自己儿子们都不行,双目含泪,还要支撑起丈夫。
“没错,朕不能晕。”杨坚扶着皇后坐起身来,“朕要好好听听天幕怎么说,看看隋朝还能怎么拯救。”
隋朝前是五胡乱华,隋朝短短的36年后就是新的隋末农民起义,这36年哪怕对短命的古人来说,就是一生。许多人可能刚刚安定没两年,天下再次大乱。
真要说起来,什么都不改。让上层少占据土地,给百姓有田地耕种和休养生息,就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天幕赞赏他的政策,杨坚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好消息天幕夸他了,开皇之治,做得很不错;
坏消息儿子不成器,隋朝二世而亡,他的所有努力打了水漂。
杨坚再一想起自己的儿子们,再想想天幕提到过的后世皇帝们,对比惨烈。
听到天幕说回了明朝,杨坚再也控制不住,转头和独孤皇后抱头痛哭。
再说回明朝。
明初时期,朱元璋实行劝农垦荒政策,让大量因为战争脱离生产的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屡次征发上万劳役修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并且轻徭薄赋、均力负担,实行按田征赋、按丁征役的赋役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粮仓储存设备。
这一点与隋朝很相似
明初,从朱元璋到永乐帝、仁宣之治时期,都有“重农减征”政策,通过法令让百姓归农复业,大部分农业恢复生产。
但是同样因为极端的重农,造成了宛如宋朝重文轻武一样的瘸腿
极度依赖小农经济后,大明的国库始终缺钱,从朱元璋一开始因为缺铜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开始,就缔造了大明晚期通货膨胀、钱荒饥荒的结局。
宋朝皇帝们表示有话要说。
“朕也是重农,也没影响大宋经济发达。”赵匡胤想起天幕夸他的重农政策和环保政策,又想起天幕夸过大宋是最富裕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顿时觉得扬眉吐气起来。
每个王朝都避免不了土地兼并,明朝中期开始,全国纳税的土地已经被贵族和大地主疯狂占领而贵族不仅仅是占领土地,还会有各种欺压百姓犯事之后的豁免权
最严重的时候,国库里的钱粮只够数月使用。
朱元璋老脸一白。
不是吧,他这个时候国库穷不是因为经历过战争吗,怎么后面的国库还是很穷
朱棣颇为自得“永乐年间不穷朕富有四海”
朱高炽在一旁呵呵“父皇心态真好。”
每次父皇要御驾亲征,都是他负责监国。正因为多次监国,负责军队的大后方,对国库的了解程度自认比父皇还要深刻。
所以,他对大明的经济状况也更担心,每日操心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被父皇弟弟嘲笑抠门
国库那个状况,他怎么能不抠怎么能不抠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大明续命七十年不是开玩笑,最明显的就是国库收入明显增加。可惜,万历皇帝不珍惜,人一死就废除新政
朱翊钧在后宫当做没听到不废除还留着碍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