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竹简对于盗墓贼而言也不值钱,或许能保存更久。
刘彻时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他的想法更丰富“大汉的丝帛朕看到后世保存的不错,日后试试让绣女绣书,也保存在墓地里,总有能传下去的。”
董仲舒提醒“陛下,那首先得让绣女识字。”
刘彻“识字就识字,绣女在宫中,让宫中女眷和宗室女子一边教授识字一边绣书。”
董仲舒“”
非常高效率,主打的一个是个劳动力都不放过。
经历了隋末乱世的李世民感伤“每次王朝末年战乱时期,起义军动不动焚书挖坟的,书籍藏在哪里都没用。”
别说秦始皇被项羽盗墓烧咸阳宫,天幕不野放出他们大唐的皇陵被盗,皇宫应该也没逃过。
哎,王朝末日,该如何避免才好
如果说齐民要术奠定了日本的农业基础,天工开物就让日本的农业科技进一步革新
天工开物记载着17世纪华夏农业、工业和手工制造业各种科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配有插图二百多幅,不仅代表着当时华夏的科技水平,也代表着17世纪整个东亚科技水平的高度。
天工开物传到日本后,学者们分为几个流派认真研究,不仅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的科技技术革新。
1777年,木村青竹著纸谱引
用了天工开物中造纸的部分;
1797年,木村善之著砂糖制作记借鉴了天工开物中制糖的部分;
1801年,增田刚鼓铜图录中参照天工开物从含银的铜中取银的方法;
1804年,曾槃和白尾国柱合编成形图说,引用天工开物农业和栽培植物的内容;
1838年,宇田川榕庵的舍密开宗引用天工开物李的土、玉石、药石内容;
1859年,佐藤信渊著经济要录,引用天工开物最重要的思想富国济民
“夫开物者乃经营国土,开发物产,富饶宇内,养育万民之业者”
宋应星双目含泪,终于有人懂他了。
商君书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可商君已经是几千年前的古人了,那时诸侯国并立,四面环绕强敌,现在大明朝是统一王朝,百姓都是自己的国民,为什么还要弱民贫民
现存天工开物的第一个外国刊本就是日文版,近代华夏印制的大部分天工开物都是根据这个日本唱本刊刻成书。
“华夏的书籍,为什么又要从日本引进”朱元璋听着一本本书全是大明的,然而后世想要学习全是从日本引进,浑身不得劲。
大明的书籍,难道就没有传到后世吗
难不成是那清军入关把大明的书籍全毁了
朱元璋自己一幻想,再次杀气腾腾。
对着父亲时不时冒杀气,儿子们都已经习惯了,熟练地往远处躲了躲,被朱元璋看到,又是一声厉喝“躲什么躲给朕滚回来”
直到1952年,国内才发现了明代原刊本。
最后再来说说既有四大农书、又有明朝四大科技著作的农政全书
“农政”二字表明了徐光启以农治国、以农治农的理念和政治抱负,有开垦、水利、荒政等18卷议论,是明朝农学集大成的著作
当农政全书在明末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广受欢迎,现存的农政全书各类版本多达15种34部,数量堪称农书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