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的柑橘与齐地的鱼盐生产并重。
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晏子使楚时,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比喻人的习性会因环境影响而变。
不过这里科普一下,“枳”和“橘”其实不是同一种之物。“枳”又名枸橘,俗称臭橘,果肉少而味酸。橘和枳都属于芸香科,但不同种;橘不会变成枳,古人认为二者是同一物有所误会。
不过这也不能怪古人,实在是,柑橘是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哪怕是现代人也容易分不清。
天幕直接放出了一张柑橘的“族谱”,来展示柑橘科复杂的“伦理”大戏。
首先是三位柑橘老祖宗香橼,橘子,柚子。
然后柑橘科中的任意两位,都能杂交出新品种,也就导致柑橘家族完全不受限制,种类越来越多。
起因是华夏南方人,觉得柑橘好吃,把好吃的品种种在一起,就杂交出了许多新品种
比如,橘子和柚子结合,有了橙子;
柚子和橙子结合,有了青柠;
橘子和香橼结合,有了莱檬和粗柠檬;
橙子和祖先香橼结合,有了柠檬;
橙子和祖先柚子结合,有了葡萄柚。
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这样任意两两组合,但是柑橘科是,这也是它们独特的天赋,是柑橘家族壮大的主要因素。
在不断地两两结合繁殖新品种的过程中,柑橘科基因突变还出现了意外,柑橘家族多出了一位特殊的新成员脐橙。
脐橙只有果肉,没有种子,相当于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成为了柑橘家族中的孤单后裔。
这个时候,就靠人类上场了。
早在脐橙出现前,人类已经发明了嫁接术,脐橙就是靠人类的嫁接之法,让它没有种子也可以继续繁衍,并且成为了人类社会里非常受欢迎的柑橘科“明星成员”
。
“嫁接啊”
汉朝,氾胜之先是被五花八门的柑橘家族震惊,接着就被嫁接术启发到了。
汉朝既有柑橘,也有嫁接术,只是目前多用在瓠瓜种植上。
比如用布将十棵种子长出的十根茎捆在一起,用泥封住,几天之后,这十根茎长在一起,再通过修剪留下最强壮的一根,这样结出的葫芦就比普通的葫芦大十倍。
原来用在水果树上也可以。
氾胜之看到天幕上放出的柑橘嫁接术,是用脐橙的树枝斜切面,嫁接到其他健壮的柑橘树枝干斜切面上,然后用布条绑住,等一段时间,破开树皮的两个斜切面会长到一起,不需要布条也可以继续生长,用柑橘树的营养来帮脐橙结果。
“柑橘科两两结合原来都可以,那两两嫁接是不是也都可以这里的结合是授粉还是都是嫁接”
氾胜之越想越兴奋。
天幕让他出名后,现在很受陛下重视,完全有条件去做实验。
这就去试试
北魏时期,果树嫁接已经进步了很多。
贾思勰回忆着梨树的嫁接之法,感觉与柑橘科的嫁接已经基本吻合,而且梨树嫁接之后结果比实生苗更快,想必柑橘科嫁接也会有更大的优势。
可以试试
唐初,那农人家中的两姐妹一人看一人用树枝刮锅底灰,在墙上画下嫁接过程。
尽管她们看得眼睛眨都不眨,还是怕忘记。
“说不准叔叔伯伯他们也会想去嫁接。”妹妹有些不安。
姐姐摇头“不会的,要交税了,他们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