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桂兰年轻时能照顾年迈的丈夫和继子,丈夫死后帮他重振武馆、重开武道,继续照顾和养育继子,完全符合朱元璋对女子的要求。
哪怕莫桂兰抛头露面亲自治病救人、传授医术,在负担家庭的责任下,也是显得有情有义有责任感。
马皇后含笑点头“的确。”
“民间亦有不少有情有义之士。”朱标脸色苍白,每说一句话,就显得更虚弱几分,说完就开始剧烈咳嗽。
马皇后心疼的连忙端过温热的药“标儿,喝药,快喝药。”
今日,朱标已经病得不轻,只能躺在榻上,马皇后与朱元璋都汇聚在此,是为了照顾朱标。
朱元璋看着最器重的长子如此虚弱的模样,有些后悔“早知道应该让你也跟着习武,你看天幕上会武功的女子都能活到90多,你若是习武一定比现在身子骨强。”
朱标皱眉喝下一碗药汤,这才不咳嗽了。
他很想说他们家一直南征北战,哪里有时间跟着习武。
但是最终化为儒雅一笑“好,等我病好了,我就去学武术,父皇可要记得给儿臣找一位厉害师父。”
朱元璋看朱标精神头好一些的模样,爽快地答应了“好那你早点好起来,为父现在就给你找”
朱标苍白一笑“好,我等着。”
马皇后欲言又止,很想给自己的公主们也找一位女师父教授武术,但是想想就知道朱元璋不会同意。
而且男女大防,男师父也不好教授公主。
她微微垂眸,不如,她先让人去找一位女高手,让女高手给公主们当护卫。
这护卫着护卫着,跟着护卫学一两招,很正常吧
大家能看到,晚清时期,武术大家非常多,但是为什么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依然战败了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与军事息息相关,但其实又没法起到太大的决定性作用。
大家有没有发现,前面靠武林高手取得胜利的战争,其实都是小规模战斗,并没有古代动辄数十万人的战斗
军事研究史学家在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战争时曾表示,里面的战斗是典型的没上过战场的文人写得战争,是以家族械斗为参考所写。只有大
家族或者门派在比斗时才会先派出单独的高手互相较量,真正的军事战争,从来不是以个人勇武轮胜负。
小说里的战争
两军交战之前,策马上前,挑衅对方“敢不敢上”
另一边出来一位高手,双方在阵前比斗。
现实里的战争
一方策马上前,挑衅对方“敢不敢上”
另一边的弓兵眼前一亮,齐齐开弓“嗖嗖嗖”
上个屁,射死一个算一个,敢脱离前面的盾牌兵跑到空地上当靶子,自己找死
对此,王翦深有感慨。
“我一直自认自己不算名将,以稳扎稳打为主,就是靠秦兵锋锐,治军严格。但是真要说什么武林高手,我手下没有,我也不是。”
嬴政并不会因此就轻视王将军,反而更加器重“将军的战功是毋庸置疑的,怎么不算名将换做那些武林高手,谁能统率几十万大军”
很明显都是野路子,别说几十万,十万都没法控制。
个人勇武虽然看起来潇洒帅气,但是如果要二选一,嬴政还是更喜欢王翦这样的大将军。
虽然很多朝廷一直是“重文轻武”,但是我国其实是有“尚武”精神的。
西周时期,军事教育就是教育的重心所在,在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都以田猎的形式进行军事训练,即所谓的“春蒐、夏苗、秋狝、冬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