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总被说无道暴政的商朝,竟然还是重商的朝代。”元朝末年,同样正在经历乱世的沈万二一边与友人喝酒,一边吐槽。
友人道“那也只是商纣王暴政,末代帝王谁不是这样。”
沈万二冷笑几声,看向元朝朝廷所在的方向“呵呵,你也说了是帝王。商人有资格暴政吗还不是朝廷腐败,君王无道。”
友人连忙给他倒酒“小声点。”
沈万二端起一杯酒,狠狠一口饮尽,仿佛把胸口的愤懑一口吞下。
“行了,也不用怨恨,天幕这一期说完,朝廷怎么都会重视商人。”友人说起来,提起朝廷的事,“现在朝廷已经在重视海外市场,在招募商人出海,你怎么不去”
元朝本就注重海外贸易,在天幕提起后,更加重视,也开始主动招募民间商人为朝廷效力。
但是其中对汉人的歧视,对商人的不以为意,并不是一时半会能消除的,沈万二经商多年,早就看透了,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没兴趣。”沈万二意兴阑珊地喝口酒,“到处是农民起义,出海又有何用,说不定等我回来已经改朝换代了。”
说起来,他原本打算选一支起义军投资,但是天幕上说过后面的明清更加保守,还没元宋对商人的开明,沈万二又没兴趣了。
投资起义军不是好选择,什么也不做也容易被起义军或者官府搜刮,在乱世里,手中没有军队的商人就像是待宰的肥羊,谁看了都想来薅几把羊毛。
“喝酒喝酒。”一开口就是大逆不道的话,友人听着就害怕,生怕自己跟着一起被抓。
两人在乱世之中,都有些左右摇摆,此时
听着天幕,不由也想听一听,未来的方向如何走是好。
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很重视商业,制定保护商业的政策,商朝的都邑已经出现了经商的“市”和肆”,商人就在“市”内进行商业活动。
到西周时期,统治者推行“工商食官”政策,有太宰总管商业,司市专掌市之治教政刑,有肆长负责检查货物,贾师定货物价值,质人掌成市之货贿。
商周时期,“市”与“肆”都是专门划分出来的经商区域,“工商食官”更倾向于是官方管理的官商。
有官员统一管理,有统一货币交易,西周时期的商业在古代史料中记载,是比较公平道德的交易。
“王亥卖牛羊都能被有易氏杀人越货,怎么可能全是公平道德。”
巴清笑着摇摇头。
果然,史书也不能尽信。
她那位已经在咸阳开了纺织作坊的族人请教道“可是天幕说了是官方管理,还有史料为证,这都不可能吗”
巴清慢悠悠道“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官商更不用说,出门在外行商,无非必要谁会撕破脸皮”
看着年轻的纺织坊主沉思的模样,巴清告诫道“写书的与经商的可不是同一批人,日后你若是看书,也要想想合不合用,看天幕也是一样,要自己动动脑子。”
纺织坊主点点头,她明白了巴清的意思。
可能在朝廷的眼中,只要没死人,没闹到国君面前就是和平交易。
但是商业交易中的弯弯绕绕,不说还年轻的纺织坊主,哪怕是巴清,经历了许多,也不敢说都能避开。
可能在朝廷官兵的监督下,不能闹事,但是真正的公平,岂是写两个字那么简单。
巴清就不信,贵族与普通平民做交易时,不会占据贵族身份占便宜,这对普通平民来说,算得上公平吗
春秋战国时期,朝廷垄断的“工商食官”制度开始衰落,官退,私进,出现了更多的私人商业,商业更加繁荣。
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有士人的加入,出现了士而商、商而士的现场。士加入商后,提高了商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
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官拜上将军后,退隐民间开始经商;
管仲未发迹前,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还有商朝时期,吕尚未遇到文王之前在朝歌与孟津的市肆做过屠夫和卖浆饮的营生。
甚至据说舜曾经在顿邱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