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们,不过半日时间就在百姓之中有了姓名。更叫学子们激动的是,部分作品下面还有大佬的点评
不止是萧瑀,还有别的大佬。萧瑀一个人太单调了,于是李承乾就拉了一个点评团,阵容豪华得能亮瞎人眼。莫说贫寒学子,就是有些底蕴的官宦或者小世家,也很难得到这些人指导。
这谁能不迷糊啊
登上长安文化报扬名可能得到大佬指点,这可真算是名利双收。等看到角落里的收稿广告,很多学子就跃跃欲试,想要做第二波吃螃蟹的人了。
跟这些比起来,陈长生和杜荷就不是那么“正经”。
陈长生就是当初李承乾去皇庄指导农具研究,在陈家河村遇到的那个科研天才。后来他考到国子监格物学,学习进度一骑绝尘,是诸位博士教谕的掌中宝。
这次他写了一篇科普文章。
至于杜荷他写的是话本。
是的,就是以李世民为原型的话本,名字非常传奇,叫做战神传奇。杜荷对这个话本很有热情,短短时间已经写了一小半,不过这次报纸上只登了第一章。
据李承乾说,这叫连载。
李世民是龙傲天本天,经历本来就很精彩。杜荷文采虽然不出众,但是写话本尽够了,况且他自己上过战场,写起来便更加详实生动,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杜荷又在原本故事的基础上加了很多他关于英雄、关于战争的想象,更显得主人公英武不凡,故事也令人热血沸腾。
就在读者沉浸其中,情绪也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嘎
没有了
读者们“”
长安文化报第一期火了
具体表现在,大街小巷都是讨论的声音,书铺的报纸迅速卖了个干净,报社也聚集了一大波读者。
除了慕名前来想买报纸的,还有动作迅速前来投稿的,最多的则是来催稿的草何先生的战神传奇还没写完呢
草何先生是杜荷的笔名。
为了引起读者追连载的兴趣,李承乾和杜荷细细研究过第一章的卡点,确保吊得住读者才行。
确实吊到了,嘴都要被吊秃了。
卡着钩子不上不下的,这谁受得了啊
报社负责接待的小吏脾气很好地解释“话本创作需要时间,且报纸地方有限,一次刊登不了许多,且请诸位稍作忍耐,第二期还会继续连载,不必担心没有后续。”
读者稍微冷静了些,问“那么下一期是什么时候”
这小吏说得有些道理,写话本也是需要功夫的,不能太过强求。如果长安文化报和长安日报一样一天一期,他们也不是不能忍受。
虽然很难受就是了。
“额”小吏干笑,“很快很快”
“到底要多久”最前面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吼了一声,挥舞着铁锤似的拳头怒道
,你给我说老实话,别逼我揍人”
“”小吏干巴巴道,“长安文化报五天一期。”
“多久”
小吏哭丧着脸“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