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也许这一刻,我们该称他为裴玠。
作为大景第三任太子唯一存留于此世的血脉,他坐上那个位置,也算是理所当然。
如今,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大小官员还是京中里坊中的平民百姓大多都已经被宫中放出的舆论蒙蔽,俱是认为当年前太子一脉的覆灭乃是太子本人咎由自取,而连夜入宫保护当时的皇帝、粉碎了太子谋逆上位阴谋的秦王登上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事实真相却并非如此,当前尚还知晓内情的人也已经不到十指之数,只因此事的实情和普罗大众知晓的版本截然相反
自始至终,试图谋朝篡位、心怀不轨的人便只有那时的秦王、如今的圣上裴煜。
当时,老皇帝已经病重、眼看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便早早做下准备、写好了传位诏书。
从宫内的眼线那里得到老皇帝将要下旨传位给太子的情报后,早已和太子斗得势如水火的裴煜再也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令早就已经投靠于他的京城禁军将猝不及防的太子府团团围住,并在太子府四周倾倒了桐油、放火烧府。
于此同时,裴煜打着太子谋逆弑父、他此次只为前来救驾的名号带兵入宫,却是独身一人来到了老皇帝身边,以太子已死的诛心之言逼迫老皇帝更改了传位的人选。
谁也没能想到裴煜会做得如此丧心病狂之事,短短两日的功夫,大景就变了天。
而在太子府化为灰烬后的第二天,老皇帝也因急火攻心、随之故去了。
于是,从未接受过正统储君教育的秦王裴煜靠着弑兄弑父成功上位,本就不知道如何当一个好皇帝的他自然也不会教育他那三个成年的儿子,自此为大景未来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但前太子当时也未曾没有对他的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弟有所防范他早早就将自己膝下的二子送出了太子府,留在府中的只是与两个孩子面容相似的替身。
只不过,太子子嗣不丰,唯一对外公布过的一双龙凤胎俱是由府内曾为花魁清官人的侍妾所生、被抱养在太子妃名下。
待大火烧得差不多了,等在太子府外的秦王总算开始了敷衍的救火救人。果不其然,在这有选择性的救援下,太子的一众亲眷中最后唯一的幸存者便只
有那个龙凤胎中的女孩。
为了以示自己的宽宏仁慈,裴煜也爽快地留了那女孩一命,不仅封其为公主,还同意了她入寺为尼的请求
对这样一个父母双亡、面部毁容的孤女,他又有什么不可放心的呢
只是,就连裴煜也没想到,当初那个侍妾为前太子生下的并非寓意极好的龙凤胎,而是一对在大景被视之不详的双生子。
而裴玠,就是那对双生子中被迫自出生起就充作女儿身教养长大的所谓的“公主”。
几年后,自认为已经坐稳了皇位的裴煜渐渐放松了对那个长居于寺庙的替身公主的监控,裴玠也在前太子留下的旧部的扶持下,一步步掌控了父亲遗留下来、没有被皇叔察觉到的各种资源,这其中就包括他亲生母亲留下的凤栖楼。
只是有些讽刺的是,裴玠的那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曾经被视为大景下一任太子的胞兄却受不了父母双亡的打击和日夜躲藏宫中眼线的压力,没到一年就郁郁而终;反倒是他这个充做女郎养大的“公主”坚强地存活了下来。
不过,当年的前太子在为胞兄讲解为君之道的时候也从未让裴玠回避毕竟,古代的小孩夭折率极高,若是他的兄长出了意外,指不定还需要裴煜顶上、以其兄长的名姓度过一生。
再加上前太子在将兄弟二人送出府外时也为他们找好了忠心不二的老师,可以说,这样被当作景朝继承人教导着长大的裴玠自然比如今的秦王一脉更适合做皇帝。
那么这一世,除了报仇雪恨外,便再加上一个避免大景亡国的目标吧。
看着窗外如血般的残阳,裴玠默默地想道。
有了前世的记忆,至少他对未来朝堂上的那些尚还没有崭露头角的人才留有印象,这些人他都可以提前去接触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