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又问“那做什么”
杜尚书抚摸着女儿的头,道“小孩子不懂。母亲有用。”
一个时辰后,杜尚书让停了火,命金侍从将木头从锅里捞出来,又用细绳拴了,挂在原先晾晒的那三根木头旁,进行晾晒。她要看看用水煮过的木头是否真的比没煮的干得快,又需要几日才能干透。
可是,晾了好几天,却未见那些木头有干的迹象,更没看出来煮过的与没煮的有什么大的差别。杜尚书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可又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每日向神灵祈祷,祈求神灵垂怜,赐她干燥木料之法。
这日,杜尚书正坐在府里发呆,忽然金侍从走进来报告道“大人,柳大人求见。”
杜尚书以为柳府丞又来报告工地上遇到的困难之事,淡淡地道“她有何事”
金侍从道“回大人话,柳大人讲,她手下的府役从耶律国请来了建造寺庙的行家”
杜尚书一听,立时来了精神,忙道“快快有请。”
柳府丞来到大堂,施礼拜见,道“大人,京都府丁大人,在耶律国招募来两位木匠和两位雕塑匠,据丁大人讲,他们是耶律国都城府丞大人专门给推荐的,其中一位徐老木匠,是耶律国专门从事修建寺庙的行家,阅历深广。大人是否接见他们”
杜尚书正为干燥木料的事犯愁,她整日烧香拜神灵,祈求神灵赐她干燥楠木的办法,但终未如愿。还用了煮木之法,也未得出个结论来。她现在已是黔驴技穷,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听了柳大人的报告,犹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忙道“既然是耶律国这么给予关照,又是建造寺庙的行家,本官自然是要接见的,也是礼仪所在吗。柳大人下午便将他们带府里来。”
下午,柳府丞带着徐老木匠和阎老先生两人来到尚书府,柳府丞将他们二人一一的向杜尚书作了介绍。杜尚书正为殿梁的事发愁,哪里还听得进柳府丞的介绍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徐老木匠的身上。见这徐老木匠中等身材,虽然是六十来岁年纪,但却背不驼,腰不弯,很是精神。心里一阵窃喜。再细看,只见他,长方形脸廓,眉毛浓而长,浓而长的眉毛里蕴藏着丰富的阅历;眼睛不大,下睑有点小鱼泡,嘴角微微下垂,皮肤稍稍有点松胀,然而,这面色里却隐透着坚毅与果敢的神情。杜尚书见徐老木匠是一个充满阅历、精明干练的人,很是高兴。连忙十分热情地请他们坐下,又命侍从上茶。寒暄一番后,杜尚书对阎老先生道“老先生雕塑时有何需要”
阎老先生道“回大人话,请大人找一处宅院,配两名帮工,其他的还需铁锨、铁锅、水桶等用具。我们师徒二人吃住在宅院即可,这样更方便。”
杜尚书道“阎老先生所需,本官均着柳大人安排。”又对柳府丞道“柳大人,你尽可满足阎老先生所需便是。”
柳府丞听了杜大人的吩咐,施礼道“卑职遵命。”
杜尚书又对徐老木匠道“徐老先生师徒二人先住在驿站里吧。”然后又对柳府丞道“徐老先生是建造寺庙的行家,整个佛仙殿的工程监管就由徐老先生负责吧。柳大人可安排车马,每日接送徐老先生师徒二人上下工。”
柳府丞再次向杜大人施礼道“卑职遵命。”
杜尚书又道“二位老先生不辞辛苦,来我京都城帮助我们建造佛仙殿,柳大人要各处关照才是。”
柳府丞又向杜大人施礼道“卑职遵命。”
徐、阎二位听了杜尚书如此讲,知道是送客的意思,赶忙起身施礼告辞。
柳府丞带着二位老工匠出了尚书府,吩咐随从人员将他们送回驿站,自己则回了京都府,安排杜尚书吩咐的事情去了。